港珠澳大橋促進香港融入大灣區

(中新社)
(中新社)

港珠澳大橋本(10)月23日將會在珠海舉行開通儀式,《堅料網》得悉,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家副總理韓正,當日將在珠海主持開通儀式。港珠澳大橋由構思到興建到最終落成,見證了國家開放改革歷程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珠珠澳大橋建成促進了香港與珠三角的基建相連,未來,特區政府更要做好促進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人心相通,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發展。

大橋的興建最先由合和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應湘於1983年提出,當時胡借鑒了美國的建橋經驗,提出的方案是在香港屯門最西部建一座橋到內伶仃島,再到珠海的淇澳島。這樣香港可以打通珠三角西部地區,將珠三角地區的番禺、順德、中山、南海等地,與香港連成一體,讓香港更好地發揮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但是當時香港尚未回歸,港英殖民地政府對其沒有興趣,有關構思不了了之。

但是胡應湘的大膽而超前的計劃並沒有從此消失,當時在珠三角西岸的珠海市對這個方案十分感興趣,時任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一直在推動這一工程。從1988年開始,到1997年港珠澳大橋被中央正式批准立項興建,梁廣大在1998年卸任珠海市委書記。

港珠澳大橋2009年動工,大橋整體施工期長達9年,橫跨整個珠江口,全長55公里,是全世界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預料開通初期,每日車流量由9,000多至14,000架次,到2030年有2.9萬架次,較最初預期稍低。

胡應湘是在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內地的港商,他提出興建港珠澳大橋的構想,主要是看到內地改革開放,香港和珠三角之間有互補的優勢。香港當時正在發展工業,但土地貴,工資高,又缺乏工人,但回到珠三角地區,卻能提供大量的土地和高質素工人,而工資遠低於香港。相反,珠三角地區則很需要香港的資金、技術,以及能與全球迅速連接的港口、碼頭。建成了港珠澳大橋,可以同時促進兩地的發展。

時隔三十多年,港珠澳大橋終於由一個大膽的構想變成現實,這裏面傾注了幾代人的努力,而珠江口兩岸的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的成就全球矚目,香港在國家的改革開放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香港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時至今日,國家要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香港仍然可以發揮重要的角色,並且繼續從國家的發展中分得益處,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是必須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連繫。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正是促進香港與內地連繫的一項重要基建項目,廣深港高鐵的建成通車,讓香港可以更緊密地與廣州、深圳這兩個珠三角的大都會連起來,港珠澳大橋則將香港與澳門、珠海連起來,進而擴展到整個珠三角的西岸地區。未來,如果香港做好與珠三角地區的連接融和,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之中,那麼香港無疑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機遇。

港珠澳大橋已建成,現在關鍵是要打開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心靈之門,香港社會仍然存在抗拒與內地融和發展的阻力,甚至政府內部亦仍未做好對接內地共同發展的各種準備,存在着基建相連容易,心靈相通困難的情況。未來一段時間,特區不但要做好迎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的各項準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促進香港市民與內地互聯互通,讓香港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