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抗疫不可半途而廢 堅持「動態清零」才能走出疫境

第五波疫情的每日確診數字連續兩日回落至2萬宗以下,疫情初呈回落趨勢。另一方面,嚴格的防疫措施令經濟社會受到衝擊影響的效果也日趨顯著,失業率迅速上升,大量中小企瀕臨結業或者已經結業,部分金融機構也對香港處於孤立的狀況失去耐性,要求放寬防疫措施,市民也逐漸對各項措施的容忍度開始下降,社會要求放寬防疫措施的呼聲日潮高漲。不過,越是在這樣的時刻,政府越不能鬆懈,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的方向,用最短的時間,穩控住疫情,這樣才能真正帶領香港走出疫境,快速復元,保住金融中心地位。

第五波疫情對香港經濟社會帶來的衝擊和影響顯著,這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時間拖得越來,影響就越大,甚至有可能傷及筋骨,對香港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原本預測,今年經濟在下半年會有較好表現,全年實質經濟增長介乎2%至3.5%,但受疫情及防疫措施的影響,陳茂波日前又在網誌中稱,按目前的形勢看,首季經濟無可避免陷入負增長。最新的失業率升至4.5%,顯著上升0.6個百分點,是超過一年半以來的最大升幅,陳茂波更預測,失業率仍會進一步惡化。

政府連日來推出多項措施,包括推出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向30萬名短期失業者發放一筆過1萬元援助;以及推出「保就業計劃2022」等,亦有其他措施穩經濟、穩就業。這說明,政府也感受到疫情對經濟社會的衝擊影響,正力求透過政策措施,盡最大努力減緩這些衝擊。

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衝擊影響,這是不言而喻的,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之下,飲食、零售、旅遊等行業,未能正常經營,就連金融服務業,也會因人員流失,整體經濟受困等因素而受到較大的影響,一些人甚至認為,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有可能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對於政府推出的各項紓緩措施,對於業界而言,只具有紓緩的作用,不足以應對危機,真正解決問題,必須要穩控住疫情,讓經濟社會恢復正常。

在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受到衝擊影響,市民日常生活感到不便,學生未能上課,確實會讓市民感到疲累,希望能早日結束這種狀態,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因此,當疫情稍為回落,就有一部分市民急切地向政府提出要求,希望能放寬,甚至取消嚴格的防疫措施。

但是,正因為疫情對經濟社會會造成極大的衝擊影響,政府才不能夠在疫情全面受控之前,輕易地放鬆防疫措施,否則,很容易在疫情剛出現回落趨勢之時,再次反彈,出現疫情反覆,最終會令疫情的影響時間拖長,令香港整體經濟社會遭受的損失只會更大。

市民和社會對防疫措施的忍耐降低,越是在這樣的時刻,政府越須保持政策的定力,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的目標,用好中央和內地的支援,調動全港力量,繼續抗疫,爭取早日達至「動態清零」,穩控住疫情,讓經濟社會運作早日恢復正常,帶領社會真正走出疫情的困境。

古語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堅持到最後,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疫情回落,說明在中央專家的協助之下,在內地的支援之下,香港的抗疫措施已經取得一定效果,接下來必須堅持推動落實這些措施,繼續將疫情穩控下來,相反,如果見到一點成效,就鬆懈下來,過早地放寬措施,就會前功盡棄,造成更大的損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