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養懶人」論不利社會安定 文:陳凱文

過去曾有不少文章,都提到香港自從完善選制之後,有些建制派右傾趨勢嚴重,部分商界代言人亦開始放飛自我,明目張膽地要求港府削減福利。除了早前有人以所謂「長車短搭」的偽問題,要求政府扣減長者乘車優惠外,近日又有地產代理的頭領在報章撰文,指責「公屋養懶人」,令年輕人以入住公屋為目標,缺乏向上奮鬥動力,呼籲政府將公屋興建在郊區,面積應在500平方呎以下。

作為地產界的寄生產業,公屋自然是地產代理在生意上的天敵,要潑公屋的髒水,實在可被同情地理解。畢竟香港若不再提供公屋的話,現時住在公屋內的三百萬居民,除小部分人有條件問銀行借錢做樓奴之外,大部分人都只能被逼租住私樓,即使假定這些人成功找到租盤,租住兩年才要另覓新盤搬遷,其租務市場亦足夠龐大,可讓地產代理從中撈取天文數字的大量佣金。

當然,對方的文章譴責「公屋養懶人」,決非妄想政府取消公屋政策,而是為其寄生的金主們開腔,要求政府把市區內的公屋清拆,將住戶安置到政府在郊區開發的新市鎮當開荒牛,同時將公屋的居住條件降低。如此建議背後的如意算盤有三:一是透過削減公屋的硬件配套,降低市民申請或長住公屋的意慾,只有讓市民主動或被動地成為樓奴,私樓供應商及寄生產業才能因客戶人數增加而獲利。

二是開發新市鎮對於不同階級利益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考量。不要忘記,香港幾大發展商都有着不少「土地儲備」,說到底其實是他們在新界購入的荒廢農地,這些地由於位於郊區,附近缺乏交通、教育乃至水電媒的基建配套,屬於城規上的「生地」。在此情況之下,政府若如對方所言,以興建新市鎮的方式解決舊公屋的清拆問題,便等於地產商不用花一分錢,政府便為他們的「生地」搞好配套,同時有一批公屋居民為新市鎮開荒,屆時地產商便能拿手上的地建樓獲利。

三是樓齡較舊的公屋,過去落成時雖是市郊,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隨着城市擴展而被視為市區的一部分,所以對方才會反對舊屋邨清拆後原區安置,因為只有這樣,政府才有機會把地皮拿出來拍賣,地產商才可把地買回來興建私樓。只要將樓盤用上過去的營銷術,包裝為偽豪宅的白鴿籠,便不愁賣不出好價錢,對方手下的地產代理們亦因此而有活幹,繼而靠着動動嘴皮子賺到不菲的佣金。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所謂檢討公屋政策的主張背後,根本不是真心為社會着想,而是變個法子為自己及其利益集團覓得財路。讓人感到懊惱的是,慫使政府清拆舊公屋後,將居民安置到新開發的新市鎮,再將原有地皮釋放到私人市場,其實可以用更好的說辭來包裝,對方卻用所謂的「公屋養懶人」,分化社會內的不同階層,徒增草根階層的仇富情緒,唯一的合理解釋,便是有些人似乎仍幻想着,過去忽悠人們充當樓奴的話術,到今天仍然有效。

講真,世上哪有一個打工仔,是真心地不想升職加薪呢?現時有些年輕人,寧願不要升職加人工,也不願失去公屋輪候資格,問題根源真是像該位地產代理頭領所言,是政策所導致嘛?顯然不是。真正原因是香港由於所謂的土地問題,提供了樓市投機活動的土壤,加上港府在回歸後取消了租務管制,讓樓價在樓市泡沫下一再被推高,從而逼使草根難求棲身之所,若沒公屋政策幫扶的話,被僱主加薪後抛開居住成本之後,將會活得比沒加薪的情況更糟。

換言之,過去那套忽悠年輕人充當樓奴的話術,之所以失靈的原因,不是公屋的居住條件太優渥,而是隨着樓價升到超出一般打工仔的可承擔範圍時,對方發現加薪反而會削弱自身的實質購買力,使對方不願再花過百萬的積蓄,再去背負一屁股債,來為地產商和銀行打大半子的工。當香港的置業階梯,被過去的樓市投機活動敲斷,年輕人害怕自己因加薪而淪為夾心階層,是因為對方回歸理性,還是因為所謂的懶呢?答案其實不言而喻。

在此情況之下,有些人明明是破壞香港原有置業階梯的一份子,卻去指責不願當樓奴的年輕人「懶」,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是徒增社會的階級矛盾。當然,要上世紀出生的嬰兒潮世代明白階級學說,不要傻呼呼地煽惑香港的草根仇富,猶如緣木求魚,但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的有關當局,應當明白香港只要維持一國兩制,階級矛盾便必然在按資分配的生產關係下長期存在,政府實在沒必要為了照顧既得利益,破壞公屋在內的原有社會安全網,還要為了對方的荷包來承擔罵名。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