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華成果乏善足陳,布林肯再拋中國干涉選舉論 文:文武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24至26日展開任內第二次訪華行程,在北京獲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外界一直在關注布林肯這次訪華,取得了多大的外交成果,或者說,關注美國透過布林肯的這次訪華行程,從中國身上得到了哪些好處。不過,從布林肯結束訪華行程後,又再拋出所謂「中國干預美國選舉」論看,布林肯應是未能從這次訪華行程中,得到他想要的「成果」,只能再製造新的議題。

布林肯在啟動訪華行程之前,用了不少心力做鋪墊,包括製造輿論,指摘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支援,也包括要求中國維持台海和南海的穩定,還緊跟着耶倫的論調,表示關注所謂中國在「新三樣」的「產能過剩」問題。與此同時,美國媒體則放風指出,美國正在考慮對中國的金融機構作出制裁,打算將中國的銀行剔除出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等,被形容為將向中國施放一枚「金融核彈」。

布林肯在訪華前,提出一張問題清單,要求中國解決。這實際上是美國慣用的手法,提出這些問題,等如是提出一堆的談判籌碼,一旦這些問題座實了,上了談判桌,接下來美國就會提出一堆要求,向中方伸手要好處。美國的這種手法,被外界稱為「脅迫外交」。但是,美國式的「脅迫外交」,似乎越來越不容易在中國身上取得效用。

布林肯提出的問題很多,而布林肯想要從中國得到的,卻難以宣之以口。外界推測,美國想要從中國身上得到的東西,遠比中國想從美國得到的更多。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爭取連任的拜登四年執政乏善足陳,在美國國內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在國際關係上,同樣陷入困境,因而穩定中美關係,保持「鬥而不破」,對拜登的選情來說,可謂至關重要。

不僅如此,美國在俄烏戰爭、巴以戰爭這兩場衝突中,正處於十分被動的困局,原以為可以藉俄烏戰爭拖垮俄國牽制歐洲,但想不到俄國越打越強。原以為巴以戰爭可以速戰速決,迅速平息,但想不到哈馬斯以弱拒強,頑強的抵抗,得到阿拉伯國家和世界許多國家的同情,而以色列暴力殺害平民,卻在美國國內掀起強烈的反戰浪潮,讓美國面對火燒後院的尷尬困局。美國似乎希望能透過爭取中國,尋找扭轉困局的出路。

至於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一再受到質疑和衝擊,美國國內產業空洞化導致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以及美國目前面對的許多內部和外部問題中,同樣也需要借助中國的力量。很明顯,布林肯訪華是有求於中國,但卻故意營造出是中國出現眾多問題,要到中國來「興師問罪」的聲勢,但這一點早被世人所看穿。

雖然布林肯訪華前,擺出來勢洶洶,咄咄逼人之勢,但他在中國期間的表現,卻又讓外界感覺是另一回事,反而得到了要「扣好第一顆鈕扣」,不要「說一套,做一套」的忠告。從布林肯訪華期間中美達成的五點共識看,大致上也只能得出,雙方仍將以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的願景為目標,繼續保持高層交往和各層級接觸,進一步推動禁毒、氣變、人工智能合作,以及促進兩國人文交流。

換句話說,布林肯這次訪華,除了雙方都同意繼續努力保持中美關係穩定之外,並沒有能夠從中國身上得到他想要的更多的「成果」。

布林肯結束訪華行程之後,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又提出一個針對中國的新問題,指摘中國試圖干涉美國大選。所謂中國干涉美國大選,當然是子虛烏有,毫無實據之事,美國也提出不甚麼實例。但從布林肯的言行,也可側面反映出,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只能再拋出新的議題,繼續向中國潑污水,同時也反映出,美國並沒有從「脅迫外交」失利中反躬自省,中美關係雖企穩,但想要得到改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