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為何能料事如神? 文:悠然

5月4日那天,我全程觀看了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發言,想聽聽他如何看今天美國以及世界的經濟問題。

巴菲特是被「神化」的人物,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以「價值投資法」行走江湖,投資者能從他每季申報的投資組合中,看到他投資的重點,對世情的看法,不過,今天我想唱唱反調,巴菲特真是只用「價值投資法」就能一路暢通,不斷發達嗎?

我好多年前很迷他,幾乎看遍他所有著作和發言,也學過他投資法,研究得愈深,就發現「價值投資法」是他的人設之一,他真正賺大錢的,而其他人沒辦法學巴菲特,是內部的消息,用一個比喻:他是能提前看底牌的特權人士。

巴菲特的投資之路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90年代之前,那時候資訊不多,投資還能通過讀公司年報而得到有價值的訊息,年報也比較簡單規範,欺騙性較低,「價值投資法」也較有成果。

巴菲特有一個經典名言:「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歷史上巴菲特就有很多抄底的經典案例,但就其過程看,他「抄底抄到半山腰」的例子也不少。

1973年美股大跌,儲備了大量現金的巴菲特就興奮得摩拳擦掌,聲稱「熊市裏的我就像一個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了女兒國,買股票的大好機會到了」。並以1,060萬美元買入華盛頓郵報9.7%的股份。然而1974年市場進一步下跌,華盛頓郵報也在巴菲特買入價的基礎上再大跌20%。直到1976年,其股價才回到巴菲特買入價附近。

最後,巴菲特持有華盛頓郵報股票的時間長達40年。2014年賣出時,當年的1,060萬美元投資已變成了12億美元。

這些成功的故事造就了巴菲特神話。

然而,到了第二階段,巴菲特的故事就有「老作」的成份。自九十年代始,大量基金、程式交易、投行湧入投資市場,一份年報接近五百頁,一間公司的業務複雜曲折,「價值投資法」如果要使用得宜,需要海昜的訊息,要有一個千人的資料和分析庫,或者一台超級電腦協助。

所以自那時起,巴菲特的故事根本不可信,他全公司只有26人,負責投資的只有四人,如何能分析世界數以十萬計公司?又如何精準買入?

這裏有一個例子,2008 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高峯期,他投資了 50 億美元在高盛身上,以加強該公司在動盪時期的資本實力和流動性。 巴菲特當時的決定爲他帶來了約 31 億美元的回報。但這個決定完全違反他的價值投資,自這件事後,我就開始認為他不簡單,要知道高盛之所以能生存下來,是因為美國政府救援,在2008年這個高風險的日子,作為穩陣保守的投資者的他居然入手,我就懷疑他是有內線消息的人。

到了2022年8 月,巴菲特沽比亞迪,我就摸不着頭腦,那時候的比亞迪還未在中國造車脫穎而出,他為什麼迫急不及待要賣出?然後他高調買入日本五大商社,我終於明白了,這是是完全配合美國政府的金融打擊中國的節奏嗎?

對於巴菲特的投資故事,我的結論是他最初是價值投資者,但後來故事就是以價值包裝的內線,他有大量局中人才有的消息,這部分才是主線,然後他每年股東會會用風趣幽默故事化之。

巴菲特說過:「好多人無論什麼時候都在揮動他們的棒球棒,而我們只在正確的時候去揮杆一擊。」

可是,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是「正確時候」呢?你在尋找「正確時候」,而巴菲特能「創造」正確時候,這就是你和巴菲特之間的不同。

什麼叫做正確時候?巴菲特投資的時候就是正確時候。大家可體會一下。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