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下架民進黨還看藍白整合 柯文哲小算盤左右大局 賴清德當選存變數

台灣領導人大選進入最後一百天,如果已經宣布參選的人都選到底,篤定民進黨的賴清德當選,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他的民意支持度超過在野擬參選人十個百分點以上。領導人大選是朝野對抗,目前台灣的民意結構大約是朝野四六開,在朝一人通吃支持執政黨的四成左右選票,在野三人搶食六成選票,除非選票分配懸殊,否則賴清德躺著都可當選。

文:陳國祥    圖:網絡圖片、資料圖片

據最新調查發現,如果國民黨侯友宜和民眾黨柯文哲合起來,可以險勝賴清德和可能搭配的副手蕭美琴。
據最新調查發現,如果國民黨侯友宜和民眾黨柯文哲合起來,可以險勝賴清德和可能搭配的副手蕭美琴。

如果在野力量整合起來,共推一組候選人參選,情況將完全改觀。依據ETtoday民調雲和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公布的最新調查發現,如果國民黨侯友宜和民眾黨柯文哲合起來,可以險勝賴清德和可能搭配的副手蕭美琴。美麗島民調發現,侯柯配支持度41.8%、賴蕭配43.4%;柯侯配支持度43.2%、賴蕭配41.5%。ETtoday民調雲發現,侯柯配支持度36.6%、賴蕭配34.2%;柯侯配33.6%、賴蕭配33.0%。美麗島電子報9月民調結果,「侯柯配」對決「賴蕭配」的情況下,侯柯配支持度較6月增加0.9%、賴蕭配支持度增加2.3%;「柯侯配」對決「賴蕭配」的情況下,柯侯配支持度較6月減少1.2%、賴蕭配增加3.2%。

《聯合報》最新選情調查也發現,賴清德雖以三成多支持率暫居第一,但有四成五選民希望總統選舉下架民進黨,四成一期待在野整合。若藍白能整合成功,無論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是否參選,藍白組合都能逆轉選情,超前八至十五個百分點。

侯柯結合民調遙遙領先

如果藍白整合成功,郭台銘最後不選,打敗綠營的贏面更大。
如果藍白整合成功,郭台銘最後不選,打敗綠營的贏面更大。

如果藍白整合成功,郭台銘最後不選,打敗綠營的贏面更大。有四成七選民表示會支持藍白合作所推出的參選人,僅三成二力挺賴清德,雙方差距擴大到十五個百分點。TVBS民調中心公布最新調查結果也顯示,雖然個人支持度仍以民進黨賴清德最高,為34%維持領先,民眾黨柯文哲以22%居次,國民黨侯友宜21%為第三,略增兩個百分點,郭台銘則下滑5個百分點,以9%居末。然而,如果藍色國民黨和白色民眾黨能合,有50%的民眾支持「侯柯配」或「柯侯配」,高於民進黨「賴蕭配」的40%,差距甚大。

在野整合應由誰領軍?《聯合報》調查發現,三成八最支持由侯友宜代表參選,比率高於柯文哲的二成七及郭台銘的二成一。然而,侯領軍的支持度看似最高,但這是因為國民黨支持者期待在野或非綠整合的比率較高所致,實際上,侯友宜、柯文哲及郭台銘支持者都有七成八到八成三希望自己支持的人代表在野陣營參選,對其他人選支持度低,這就是整合的一大難題。即使整合成功,也不會一加一等於二或是一加一再加一等於三,有些強烈支持特定候選人的選民還是會跑票的。

整合的最大障礙是候選人及其政黨的意願。國民黨整合意願最高,因為國民黨以其悠遠歷史、龐大組織與基層實力,習慣在野老大自居,如果能把在野整合起來,把非民進黨的菜全部撿到籃子裏,重回執政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柯文哲和民眾黨的盤算大不相同,他們自知以自身實力當選的機會渺茫,而國民黨候選人不可能屈居當他的副手,所以這次選舉追求的主要目標在立法院,希望民進黨和國民黨席次都不過半,而民眾黨取得十席左右的席次,就可成為關鍵性少數,和哪一個政黨合作就有可能掌握立法院過半席次,可以左右政治大局。

民眾黨非常清楚,只有柯文哲參選,才能發揮最大的「母雞帶小雞」作用,衝高政黨選票,多分一點不分區立委席次。如果柯文哲屈居國民黨副手,不再獨立參選,則無法凸顯民眾黨優於藍綠政黨的特質,無法完全凝聚支持柯和民眾黨的選民。除非國民黨能夠禮讓一些區域立法委員選區給民眾黨提名的候選人,否則藍白合對其是弊大於利。柯文哲最近對藍白合議題發火了。他表示,國民黨一直講藍白合,但是又不要比民調,又要當正的而不當副的,這是哪門子合作?

柯文哲居副影響立委選情

侯柯兩人民調仍在伯仲之間,柯不願屈居副手,以免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受到重擊。
侯柯兩人民調仍在伯仲之間,柯不願屈居副手,以免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受到重擊。

這話言之成理,因為侯柯兩人民調仍在伯仲之間,柯不願屈居副手,以免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受到重擊。雖然國民黨組織力遠大於民眾黨,縣市長也佔三分之二之譜,在組織動員力量發揮之後,僅靠空氣票的柯文哲是難望其背的。不過,雖然侯友宜的民意支持度緩步上揚,柯文哲趨於下墜,但要在一個多月內拉開差距,以民調顯著領先柯文哲而要他接受為侯的副手,有實際上的困難。

在柯文哲看來,藍白接觸要有順序,第一步應該是解決政黨共識,然後再談組合,否則會給人政治分贓的感覺。朱立倫有感於此,近期不再強調藍白參選組合問題,而是倡議憲政改革及執政聯盟,釋放出即使國民黨總統選舉勝出,也不排除在雙首長制思維下,讓閣揆成為最高行政首長,彼此分享權力,這對民眾黨參與國政頗有吸引力,也與柯文哲拋出的「聯合政府」若合符節。問題是這樣就能讓柯文哲放棄參選嗎?顯然不容易。

國民黨自居在野老大,但柯文哲和民眾黨自許為崛起中「菁英政黨」,而國民黨老邁過時,脫離台灣主流民意,又被地方派系把持,清新的民眾黨為何要屈從於衰頹的國民黨之下?所以柯文哲說,選舉是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堅持理想做最小妥協,但不要一開始就妥協。」這個不妥協的壓力也來自民眾黨的支持者。柯文哲雄心勃勃,如果只當國民黨主導下的副手,這樣的備位元首有如雞肋,如果沒有政黨的政治實力的後援,難持續在政壇的影響力。對柯文哲而言,現階段沒有比在立委選舉中取得在立法院中左右政局的關鍵力量更重要的事。

郭台銘吸走柯文哲選票

郭台銘連署參選吸走部分柯文哲部分選票,讓柯文哲本的民調支持度走下坡。
郭台銘連署參選吸走部分柯文哲部分選票,讓柯文哲本的民調支持度走下坡。

國民黨另有盤算,認為目前出現一個強勢整合民眾黨的利基點,因為民眾黨正處於氣勢較弱的階段,該黨唯一縣市長高虹安被起訴貪污罪嫌事件對民眾黨造成重傷,郭台銘連署參選又吸走部分柯文哲部分選票,這些都讓柯文哲本的民調支持度走下坡。而且,民眾黨基層力量不足,雖號稱是國會第三大政黨,但目前的5席立委都不是區域立委。這次民眾黨區域立委提名找不到強棒,不得不把現任立委都推派到各縣市參選,但在藍綠壟斷之下,多數志不在當選,只是在衝高政黨票。國民黨唯一能給民眾黨的砝碼就是這個,但能讓的選區很有限,根本滿足不了民眾黨的胃口。

國民黨與侯友宜認定只有侯柯配,沒有第二個選擇,在他們看來,如果是「柯侯配」,合了也沒用,根本還是贏不了。因為「柯侯配」最多就是目前的局面的延續,沒有成長動能。柯有攻擊的火力,但施政沒有建樹,侯的優點在當副手之下,也無法凸顯出來,這種搭配不能擴張出更多的選票。一加一遠小於二;只有「侯柯配」,才讓藍白合有現實意義。這不是因為藍白政黨誰大誰小,而是「侯柯配」除了可使在野力量凝聚團結外,還能產生多優勢,讓勝選的可能性大增。

民眾黨沒有執政資源能力

柯文哲在黨內重申「我沒有當副的理由」,認為國民黨情緒勒索式逼合作沒辦法走下去。
柯文哲在黨內重申「我沒有當副的理由」,認為國民黨情緒勒索式逼合作沒辦法走下去。

國民黨有執政豐沛人才和國家治理經驗,民眾黨是一人政黨,沒有執政資源與能力,政黨若輪替,國民黨一定會比民眾黨做的更好。而且,侯友宜的仇恨值低,有與基層和本土共鳴的親和力,少意識形態人民利益為重的務實做事的風格,不會與綠營支持者產生對立或被厭惡。「侯柯配」將有機會跨過中間,爭取到泛綠選民的支持,讓贏面增加。

柯文哲當然不認同這些看法,他在黨內重申「我沒有當副的理由」,認為國民黨情緒勒索式逼合作沒辦法走下去,柯還放話表示,若國民黨都堅持這樣,那就「去死吧」!不過,他日前參加藍營退伍將領為主的聚會時,被問到藍白合的問題,脫口說「放心,最後一定會合,只是方式問題」。這話讓非綠人士看到一線希望,但次日他的發言人又改口,由可信的第三方進行民調,輸的退出選舉,不要合作。他隨後再去訪問美國,與美方相關智庫、國會議員、在台協會及僑界交流,參選之意未變。至於他說法前後不一,可能反映他心意未決,仍在觀望與思考中,也可能是談判策略的運用,調門時高時低、時鬆時緊,目的是將自身及黨的利益極大化。

非綠陣營為整合問題心憂如焚,畢竟台灣大選只有一輪,票多者即當選,不像法國需得票過半,所以無論三人選或四人選,得票率未必能達四成的賴清德勝券在握,必將成為孱弱的少數領導人,以四成民眾支持就代表台灣的總體意志。因此,不論從爭取勝選的選戰現實而言,或是服膺主流民意掌握執政權的民主政治倫理而言,在野勢力的整合都是必由之路。而且,民進黨執政七年多,將反中、親美、謀獨推到極致,造成兵凶戰危的險境。如果再繼續執政,兩岸更難避免一戰,所以「下架民進黨」已成主流民意。在野力量如果仍然都從本位主義出發,互不相讓,結果必然保送民進黨繼續執政。

朱立倫提出政黨合作構思

陳水扁剛上台時曾任用國民黨籍的唐飛擔任行政院長,想以「藍綠共治」的假象排除執政障礙。
陳水扁剛上台時曾任用國民黨籍的唐飛擔任行政院長,想以「藍綠共治」的假象排除執政障礙。

對台灣和國民黨而言,「藍白合」問題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大事,對民眾黨只是小贏或大贏的事。國民黨急,民眾黨不急,而且拉高姿態。在野整合之路怎麼走下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提出「在野合作堆疊說」,主張從理念結合堆疊開始,到立法院,再到領導人選舉;他喊出憲政改革,要從變相總統制,走向雙首長制,最後走向責任內閣制。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表示,台灣選舉變成「民選皇帝」制,贏者全拿,毫無制衡,像領導人應到立院報告等議題,政黨領袖都應坐下來談。朱、柯兩人說法若合符節,隔空呼應,預設了對未來政黨合作和憲政體制調整的想像。如果兩黨先就憲政和民政談起來,建構合作基礎,培養相互信任感,最後再談組合搭配的事,或許較能水到渠成。

台灣的憲政體制有一個弱點,就是贏者全拿,民進黨七年多來同時掌握行政權與立法權,全盤主導政策與立法,造成「民主獨裁」的現象,導致台灣民主大倒退。這不僅是憲政上必須調整的問題,也是民眾黨如果跟國民黨合作,當選後能否充分享有參政權的問題。由於民眾黨沒有推上區域立委的實力,只能期待不分區立委比現在的五席翻一番,成為「三黨不過半」下的關鍵少數。在「在野大聯盟」的格局下,發揮少數黨參政的最大空間,無疑是柯文哲及民眾黨的最大期望,柯文哲因此一再提「聯合政府」,就是認為民眾黨壯大的最短路徑,就是取得參與執政的機會。

國民黨提出「在野合作堆疊說」,可為政治分贓說解套,也投合了民眾黨的心願。當然,由於台灣不是內閣制,憲政史上也從未出現「聯合政府」。陳水扁剛上台時任用國民黨籍的唐飛擔任行政院長,想以「藍綠共治」的假象排除執政障礙,但完全不是政黨共同執政,而無法促成跨黨合作,而且民進黨根本不願意與他黨分享權力,所以在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僵局下,民進黨政府難以施展,最終無所作為。

立委選舉爭取議會優勢

在野三人搶食六成選票,除非選票分配懸殊,否則賴清德躺著都可當選。
在野三人搶食六成選票,除非選票分配懸殊,否則賴清德躺著都可當選。

實踐經驗證明,除了領導人主導下的行政權,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也會左右施政走向。現在國民黨倡議的在野聯盟,不僅是為了改變賴清德躺著就能當選的態勢,也是為了在野合作,在立委選舉中取得「在野大聯盟」的議會優勢,一方面在兩黨合作下,領導人執政有穩定的議會支撐,維繫政局順暢運作。另一方面是強化在野合作的制衡能量,萬一民進黨繼續執政,可以在議會產生強有力的牽制力量。因此,在野黨談合作,如果能先就未來政府的運作取得共識,國民黨承諾當選後將與民眾黨共同執政,在野聯盟就更有合作的誘因與基礎。

對民眾黨而言,這樣的倡議有一定的吸引力,問題是,雙方一定要有高度默契,從政策到人事有具體合作方案,甚至要簽下白紙黑字的合作協定。2004年時,國民黨與親民黨合作,連戰搭配宋楚瑜參選,事先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與協商,再透過聯盟會議形成共識,並白紙黑字確定「合組專業、有效率的聯合執政團隊。重要政策及人事等,由聯盟主席連戰及宋楚瑜本相互尊重原則,共同協商決定」。

這樣堅實的合作基礎現在難以再現,畢竟國、親兩黨系出同源,而國民黨與民眾黨血緣不同,思想與作法南轅北轍,難以快速送作堆。兩黨整合時間緊迫,一個月內必須搞定,而合作幅度越大,整合效益越大,現在就看兩黨領導人的政治智慧與協商能力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