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1月天氣明顯轉涼,對於患有膝關節痛的人來說是噩夢的開始,氣溫漸降令膝蓋越來越痛,早上醒來甚至有僵硬節痛的情況,越痛越不想郁動,形成惡性循環。註冊中醫師張立彤指出,中醫「五運六氣理論」說明季節天氣變化與疾病是相關連的,秋冬季是六氣中「風、寒、燥」當令,風和寒都會令痹痛症狀加劇,所以秋冬容易誘發關節痛症,預防勝於治療,今天起做好保養是第一步。
文: Charlotte
痹病皆因風寒濕起
不少老人家對於關節痛症都認為是「風濕骨痛」,原來不無道理。中醫認為風寒濕等都是病邪,亦最容易聚集在膝蓋關節位置,張立彤醫師解釋膝關節痛在中醫學上根據症狀歸屬於「痹病」範疇,《黃帝內經》對痹病的論述「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而且各有其偏重:「其風氣甚者為行痹;寒氣甚者為痛痹;濕氣甚者為着痹也。」行痹以疼痛遊走不定的特點,痛痹以痛有定處,冬寒風下令病楚下劇,濕痹痛症病基引發關節痠痛、發炎腫脹,患者苦不堪言。他補充道:「『紅、腫、熱、痛』為特點的歸納為熱痹,若患者本身都是體弱多病、氣血不足、平素勞碌都是病因,此外因中醫學說『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都是令病情惡化的原因。」
膝關節痛年輕化
因膝關節痛常見退化而起,所以以往都被視為長者病症,但張醫師指出近年多了年輕患者,當中常見是辦公室工作的人士,缺乏運動,長期在空調冷氣間工作,或身形肥胖人士為雙膝關節帶來負荷;另外本身有足患如扁平足、拇趾外翻症狀人士,還有因運動或碰撞導致膝蓋受傷的人士,都會較易有膝關節痛甚至提早退化,因此現代人膝關節和年齡沒有太大關係。
全方位綜合療法效果更好
膝關節痛症屬於「風、寒、濕」引發的痹痛症,中醫學上有句格言「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張醫師認為綜合治療(即服藥再配合其他療法)效果會更好,「中藥內治身體機能,延緩身體退化;針及灸通經活血止痛,正值秋冬時分,選用艾灸更理想」,此外,對於怕痛的病人,張醫師說不妨考慮做一些推拿按摩的療程,收通經活血止痛之效,他補充道:「本身已屬痛症,坊間一般的推拿按摩未必懂得作針對性治療,建議病人選擇由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親自做的推拿及按摩,免得不單止沒有治療功效,甚至更令病情加劇。
注意保暖做運動強關節
一年四季都注意保養,可以減低在秋冬時候出現膝關節痛徵狀,張醫師建議勤做運動,讓氣血暢順對任個人都是有好處的,「惟對於本身已有膝關節痛病症的人士,就要因應不同體質、不同疼痛程度,度身制定一些簡單運動作為強化關節,例如每天平地步行,避免急跑步和帶衝擊性的運動;避免行樓梯增加膝關節負荷,同時必須避免負重,即使行山多斜路的亦盡量不可。順帶一提,此症由風寒濕而起,冬日做戶外運動時候緊記要注意保暖。」
至於食療方法,強健身體軟骨組織,多吃豬手、雞軟骨、花膠、雲耳、豬皮等膠質豐富的食品亦有幫助,當然亦要注意烹調方法,不宜太油膩。
保養關節食療湯水推介
胡椒蘿蔔補骨湯
功效:滋陰補腎兼能散寒
材料:續斷4錢、懷牛膝4錢、烏豆2兩、黑白胡椒各5錢、白蘿蔔半個、豬瘦肉六兩。
做法:豬肉洗淨汆水切塊,白蘿蔔切塊,與其他材料加水8碗水,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一至兩小時至烏豆熟爛,調味即可飲湯。
桑寄生秦艽排骨湯
功效:補腎壯筋骨兼能去風濕
材料:桑寄生5錢、杜仲4錢、秦艽4錢、生熟薏米各5錢、排骨半斤。
做法:豬小排洗淨斬件汆水,藥材洗淨加入8碗水,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一至兩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