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疫情 濕毒閉肺 正氣存內 養生提升免疫力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更有蔓延全球之勢,做好個人衞生當然是抗疫第一步,同時更要提升身體免疫力,減低受感染的機會。中醫一直奉行「治未病」理念,註冊中醫師陳翠萍指出:「中醫學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良好生活習慣能養生,加上日常食療益氣健脾,就是抗疫良方。」
文:Charlotte

傳染度高的新型冠狀病 毒,中西醫護均認為戴 口罩和洗手是基本及有 效的預防方案。
傳染度高的新型冠狀病 毒,中西醫護均認為戴 口罩和洗手是基本及有 效的預防方案。

中醫瘟疫說

陳翠萍醫師解釋中醫素來有疫病之說,中醫稱為『瘟疫』或『温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亦屬於這個範疇。根據新聞資料,第一位確診者是在去年12月上旬,隨着廿四氣節中的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確診人數不斷上升,相信是因為冬春交替時分,寒邪濕毒容易衝擊易感人群,陳醫師估計到了五月立夏之時,疫情應可略為緩和。

治療原則 化濕袪濁

陳翠萍醫師指防 疫之道首要做到 「正氣存內」。
陳翠萍醫師指防 疫之道首要做到 「正氣存內」。

世界衞生組織(WHO)公布約40頁「世衞及中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組考察報告」(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在逾55,000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中,發現患者會有10項典型症狀。當中,發燒(87.9%)、乾咳(67.7%)和倦怠(38.1%)佔前三位,其餘是有痰(33.4%)、呼吸急促(18.6%)、肌肉或關節痛(14.8%)、喉嚨痛(13.9%)、頭痛(13.6%)、發冷(11.4%)、噁心或嘔吐(5%)等。
在中醫角度,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機主要是寒邪濕毒,濕毒閉肺,升降失司而引致的濕、熱、毒、瘀,所以化濕、清熱、祛濁便成了主要治療原則,然後根據不同的病況辨證施治,只要辨證準確,病人康復的機會亦比較大。中醫對於肺部受損,根據中醫學的五行學說「雖病位在肺,惟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氣,可促進肺主氣的功能,所以除了治療肺的症狀外,健脾化濕也是關鍵。」中醫一般是透過四診合參,辨證論治作針對性的用藥和治療,「對於早期有上列症狀,以連翹、蒼朮、陳皮、厚樸、藿香等複方的清熱解毒化濕藥,可以把症狀減輕,事實上,這些都是一般日常診症會用到的藥材。」但如確診時已為中期的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用石膏、麻黃、杏仁及葶藶子等藥材,作用是減輕那些疫毒閉肺的病況;陳醫師補充由於今次病毒病情可以急促變差,辨證準確和給藥速度是其中關鍵,故建議有徵狀的病人盡快求醫,刻不容緩,切忌自行胡亂服藥緩和病徵,引起誤診及延診的情況。

避其疫癘 治未病

《素問·刺法論》有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于腦,即不邪干。」陳翠萍依古籍的理論作分析說早期已有疫病的橫行,似乎不論年齡、性別都有機會染病,而且具有傳染性及流行性,病人們臨床徵狀亦相似,然而注重日常衞生亦同時強壯身體,做到「正氣存內」,就可以避其疫癘之氣,減低受感染的機會。中醫學有說「治未病」,與西醫的「預防勝於治療」源出一徹,對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陳醫師指「正值春季潮濕多霧,天氣時冷時熱,加上不良生活習慣,濕困脾胃,令人容易疲倦和濕滯;只要作息定時,休息足夠,身體自然強壯;飲食清淡有節制,少吃肥膩和生冷食物,以免濕氣熱毒積存體內,加上適量運動保持筋肌柔韌度,體質好自然免疫力高。」
全球疫情未受控令人憂心,有些人更因此出現疑病徵狀,《內經素問的舉痛論篇》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陳翠萍醫師解釋在恐懼不安的情緒下,氣不能上行,則氣血亦不通,影響身體機能。「尤其在春季,肝氣要條達,肝郁則氣滯,放鬆心情,中醫複方甘麥大棗湯功能疏肝解鬱安神定志,睡得好自然然精神好。」

提升免疫力食療推介

健脾益氣湯
材料:五指毛桃 30g、黨參15g、淮山15g、薏仁20g、陳皮兩片、生薑兩片、南北杏20g、瘦肉適量
做法: 瘦肉汆水,其餘材料略洗,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內加水,大火煮沸,轉細火煮1.5-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健脾袪濕,益氣固表

養胃補氣湯
材料:石斛12g、黃芪12g、黨參15g、淮山15g、薏仁20g、陳皮兩片、蓮子30g、芡實30g、百合30g、紅棗10枚、瘦肉適量
做法: 瘦肉汆水,其餘材料略洗,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內加水,大火煮沸,轉細火煮1.5-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補氣安神,健脾袪濕

健脾化濕茶
材料:黃芪12g、黨參10g、白朮10g、連翹10g、石斛10g、麥冬12g、蒼朮6g、金銀花10g
做法:把所有材料略洗,加水煲約半小時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清熱化濕

紓壓穴位按摩 固本培元

疫情時間,社交活動減少,反正在家中閒着,
陳翠萍陳醫師建議多做運動,同時,亦可每晚做穴位按摩,即使疫情過後,
也可持之以恆,每天15分鐘,達到固本培元之效。

三陰交
位置: 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功效: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祛經絡風濕

血海
位置:膝蓋內側的凹陷上方處
功效:養血活血,健脾化濕

太白
位置: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功效:健脾益氣,理氣和胃

氣海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兩橫指處
功效:溫陽益氣、培元補虛

*每個穴位以指腹位輕按8至10秒,放鬆5秒重覆再按壓,重覆5至8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