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1)製造獨留兒童 溫習成效存疑 停課不停學談何容易

教育局宣布因新型肺炎疫情蔓延,不會早於4月20日復課,全港大、中、小學隨即各師各法,研究如何能停課不停學,效果如何,要待實證,不過眼前最現實的問題,卻是孩子在家裏停課,惹來不少家長的擔憂……

「我驚孩子在屋企,不知道有無做功課,做了多少網上功課,功課做得對不對」。小學家長阿冬經濟拮据,為免生活上手停口停,不得不把小六兒子獨留家中,「希望他不要終日發呆,或者拿着iPad玩一日」。阿冬的兒子就讀鳳溪小學六年級,校長朱偉林十分關懷學生,他表示類似阿冬情況的家長不算罕見,「我間學校已經收到30幾個家長表示相同的憂慮」。

文:郭延桐 圖:Ian Wong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打亂了港人的生活秩序。阿冬40多歲,育有1子,今年11歲。記者跟隨鳳溪小學校長朱偉林一同前往探訪阿冬,了解停課期間學生的狀況。母子二人住在上水天平山村的一間不足百呎劏房單位內,家徒四壁,只夠放置一張碌架床。阿冬平時8點上班6點下班,兒子回校上學她十分安心。現在兒子終日在家,但經濟拮据的她又不得不繼續上班,令她覺得無比憂心。

單親媽媽手停口停

阿冬(左)獨立照顧兒子。
阿冬(左)獨立照顧兒子。
兒子獨留家中時自己做飯。
兒子獨留家中時自己做飯。

阿冬與丈夫二人分居多時,丈夫對於兒子的成長亦從來不聞不問。「有一次在北區公園踢球,兒子和同學的父親玩得很開心,他突然跟我說,如果某某同學爸爸是我爸爸就好了,我真想他是我爸爸」,阿冬聽後,淚流滿面,「當時聽到心裏很難過,我希望我自己可以做到最好,盡量抽時間多陪個仔」。

可是獨立帶大兒子,經濟出現很大問題。阿冬說,以前自己打算在鳳溪小學做校工做到退休,可是生了兒子後出現子宮下垂,不能再搬笨重的學生桌椅。醫生勸說「要錢就沒命了」。於是阿冬轉做運輸公司的打雜員,收入就更低了,「一個月工資9000多,扣除劏房租金2500元,還有兒子3000元的補習費用,生活起居樣樣都是錢。」疫情期間,阿冬不但需要繼續上班,而且工作量更是大增,完全沒有時間陪伴停課獨留在家的兒子。

急裝Wifi上網做功課

阿冬家生活環境不太好。
阿冬家生活環境不太好。
阿冬生活拮据。
阿冬生活拮据。

儘管生活異常困難,阿冬仍然盡量滿足兒子的需要。阿冬拿起手機笑着說:「原來電話在這裏是無訊號的,一點訊號都沒有,只有求救訊號。」雖然她是笑着說,但令人更感到無奈與難過。

一場疫情下,學校為了讓停課的學生可以不停學,安排了很多網上功課。這樣一來,阿冬為了兒子可以做網上功課,四處奔波找鄰居、找電訊公司幫忙,「我怎樣辛苦都去拉網線,既然一定要做網上功課,無Wifi不行」。

拉好了線上網,阿冬始終擔憂獨留在家的兒子。「我驚他在屋企,不知道有無做功課,做了多少網上功課,功課做得對不對;我又驚他在屋企,不知道有沒有吃東西;若出外玩,會不會跟了壞人學壞」。阿冬說,「現在都還未真正知道幾時可以返學,停課咁長時間,希望他不要終日發呆,或者拿着iPad玩一日」。

餐廳充作臨時託兒所

記者跟隨鳳溪小學校長朱偉林一同前往探訪阿冬
記者跟隨鳳溪小學校長朱偉林一同前往探訪阿冬
校長教小朋友如何在家中電子學習。
校長教小朋友如何在家中電子學習。

鳳溪小學校長朱偉林表示,「學校已經收到30幾個家長表示相同的憂慮,阿冬只是其中一個,情況並不罕見」。朱校長表示,家長均擔心停課期間獨留子女在家,在照顧和監察上,產生極大的問題。

最嚴重的一個個案是,「有雙職父母,在疫情期間都需要上班,也無法請假,竟冒着犯法的危險,獨留子女家中」,也有雙職父母把孩子帶到公司附近的餐廳,「小朋友全日吃飯、做功課都在餐廳進行,偶爾手機視像看一看孩子在做甚麼,有沒有安全問題,非常被動」。

朱校長目前正主動跟相關家長溝通,有家長說,「兩公婆輪流請假照料孩子」,亦有家長託付給鄰居幫忙照看,「甚至兩兄弟姐妹的,年紀大的照顧小的」。但若家長非常擔憂,林校長說,「學校願意設立開放時段,找專人幫忙照料」。

學校醫療設備嚴重不足

朱校長把口罩都放在校長室,自己保管。
朱校長把口罩都放在校長室,自己保管。
學校醫療設備嚴重不足
學校醫療設備嚴重不足

雖然教育局押後了復課日期,朱校長坦言,「短期應該無法復課成功」。皆因學校並不具備復課條件,「首先專家說四月、五月才是疫情高峰期,三月還是爆發當中,如果貿然讓大量學生聚集,反增加交叉感染機會」。

學校的醫療設備更是嚴重不足,朱校長拉開自己校長室房門,裏面有幾箱口罩,「我都自己保管,怕被人偷、全部都有Number。」他形容,各個學校的校長之間都有討論抗疫物資問題,「以我學校為例,雖然我們有3600個學生口罩,但我學校1200個小朋友回校,三天就用完口罩,我已經算多,其它很多學校幾乎沒有口罩。」

鳳溪小學有一千多個學生,其中多達一半以上是跨境生。朱校長指出,「在北區、元朗等,有很多跨境生活,跨境學生引伸另一個問題是,究竟能否做到家居自我隔離14天。有些跨境生在香港根本沒有居住地點,那他根本無法在香港做自我隔離。」朱校長呼籲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

27828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