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來自內地的律師陳雯,卻是因為香港的法治環境而愛上香港,選擇在此定居。她說,自從畢業之後,一直在法律行業工作,對其他行業感受不多,來港幾年感覺香港律師地位比較高,其背後強大而完善的法律制度,與內地很不一樣。刻下,她定居香港,兒子已經一歲,在香港出生。陳雯的丈夫也是一位港漂工程博士,一家人在港生活幸福美滿,她說,一定要好好愛這個地方。
文:周 萱 圖:黃冠華
陳雯可以說是一個地道的港漂,剛來香港時壓力非常大,雖然讀中學時,她就要離家一個人在外讀書闖蕩,但來到香港後感覺很不一樣,因語言及文化環境不同,香港有點像國外的感覺,令初來甫到的她難以融入。直到有一天,陳雯不自覺開口說粵語,就像突然打開了溝通之門,猛然融入了這個地方。解決了語言問題,便有了常住香港的信心,而周圍同事和遇到的朋友都十分友好,讓她有點出乎意料。
深感港人對法治敬畏
打從心裏喜歡香港,陳雯說,她的精神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如果說還有不習慣的地方,就是在內地會用外賣APP、淘寶、微信等,生活很便捷。習慣完全無現金生活方式,在香港卻常常會突然發現錢包沒錢了,得趕緊去取錢,但她很快適應,不會說在這裏沒辦法生活下去。
比較兩地環境,陳雯說始終覺得,最大分別在於兩邊法律程序不一樣,讓她感受頗深。比如說一個民事訴訟,在內地叫起訴狀,在香港叫申索陳述書,中港兩地都要撰寫這個文件,兩個是對等的法律程序。她在香港參與的案件,不管是大律師還是律師行的事務律師,還包括參與案件的所有同事,對申索陳述書的嚴謹及細緻,都要反覆修改推敲,讓陳雯感到驚訝。她說,在提出申索陳述書之前就非常謹慎,讓人感受到香港對法治及法庭的敬畏,令陳雯印象特別深刻。
內地律師在港前景廣闊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及發展,陳雯說,跨境法律服務需求越來越多,香港本地及外地客戶,對內地律師的需求很大,但他們對內地律師不了解,會通過香港律師行轉介內地律師處理事務。很多內地律師資歷超過兩年,就可以在香港登記成為註冊外籍律師,更可以在香港直接為客戶提供關於內地的法律服務,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人通過這渠道,為有需要的客戶服務。
陳雯表示,早前中國《外商投資法》出台,展示了一種歡迎外商投資的姿態,很多人躍躍欲試,他們需要了解內地市場及法律規定,導致對內地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非常大需求。以前很難想像內地律師與香港律師坐在一起辦公,但相信以後這種場景會越來越多。
她服務的律師行今年就接到很多跨境案件,而這種跨境案件必須通過兩地律師合作才可以處理。特別是案件中有很多內地法律、香港法律,甚至外國法律的糾纏,沒辦法分開,一定要綜合考慮各地法律的全局後,才能給客戶一個解決方案。因此,陳雯認為內地律師在香港的前景十分廣闊。
渴望成為中港法律溝通橋樑
陳雯在香港的工作正正就是與內地法律有關,讓她特別希望能成為中港法律溝通的橋樑。她工作的律師行有很多內地客戶,他們需求的法律文件必須翻譯成中文,比如律師起草股權協議,內地客人更傾向用中文,這對香港律師來說比較困難。香港律師是普通法訓練,而且全部用英文,有些法律術語甚至沒有對應的中文,這時像陳雯這樣的內地律師就能發揮作用,為客戶提供貼心專業服務。陳雯說,她很享受擔任這樣的角色。
市場機遇一定在國內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陳雯都會已經完全融入到香港之中。她丈夫也是一位港漂博士,這位機械工程師原本想借香港作為跳板去美國學習,然而命運卻讓他留在香港,成為內地少數在港站穩腳跟的專業人士。
陳雯的丈夫叫秦臻,當年讀機械工程的他,本想要從事航空事業,不過畢業後申請到美國未獲批准,於是加入了目前的團隊,在醫療器械研究方面開發市場。他說,通過機械工程的角度,去解決醫療器械方面的使用問題,直接造福社會,相對來說資源比較少,但容易出成果。
秦臻表示,2012年定居香港以來,感覺香港還是比較包容的城市。儘管市場機遇一定在國內,但因這幾年國內發展很快,所以不管你去到哪裡,如果事業想發展的好,發展的快,還是要回到國內去:「雖然我們做醫療器械在這邊的研究氛圍比較好,但市場一定在國內。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產品在下一階段的動物實驗後,盡快到國內找市場。」
陳雯夫婦目前以香港為家,還在香港生了寶寶,他們都衷心希望能在這裏享受人生,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