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創業】「香港仔」融入時代北望發展 吳家華:製衣結合文創有錢途

把自己叫做 「中佬」的 吳家華,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仔,20 年前邁入香港的標誌性行業製衣業,讀完書就從 office boy開始做起,逐步升職為跟單、 QC 等,看盡香港製衣業的興旺與衰落。雖然 製衣業逐漸北上,網購日漸盛行,但他仍然喜歡人 對人的服務,堅持自己的品牌創立,伺機再融入 大灣區。他說,憑着平台加生產,用一份香 港情,一份香港人的堅守,變身製衣文 創,認真做下去。

文:周 萱 圖:黃冠華

吳家華說,自己在殖民時期讀書長大,無法研判現在的生活與以前相比好與壞,只是時代不同,現在寧願沒帶錢包也不願沒帶電話,如果今時今日的人全部不用電話,用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家的生活也會被打亂。整個時代改變需要大家適應:「怎樣融入時代,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製衣業仍有可為 但要懂得變身

他說,香港現在要做製衣真的無可能,80-90年代香港製衣廠已經北移去大陸。而隨着國內成本增加,很多都撤離去了東南亞。儘管製衣業沒有以前那麼風光,但仍然是有得做,前提是要懂得變身。

吳家華總說現在自己是做文創,儘管仍然離不開製衣,講到底也是同一樣東西,但改變一下概念,在網上平台跟不同的人合作及分享,便是文創製衣,是個有趣的改變。

作為香港的文創企業,吳家華說當然很希望在國內站得住腳。無論是深圳或現在政府主推的大灣區,他都很想去。不過,目前像他這樣的中小企業,在國內完全沒有人脈,更不清楚國內政策,所以非常擔憂。他說,如果不可能直接拿到國內資訊,也不在國內生活,如何去開一間公司?找什麼部門?或者有事時找誰求救?

進軍大灣區 生活方面仍有疑慮

吳家華說,雖然目前坊間很多大灣區的講座及專題研討,但都未能為他釋除疑慮:「像我們這樣有家室的人,不願像80年代父輩那樣,中港兩邊跑,只有周末才能見到家人,這樣的生活太不正常太不健康。最低限度我要知道,我一家人移居去大灣區生活後,孩子的學業如何安排?最重要的醫療保障如何配套?這些若不解決都會令人卻步。」

他認為往內地發展是未來事業必走之路,因為政府推大灣區計劃已經幾年,有些設施及項目應該開始成熟,所以他積極探討在大灣區創業的模式,但始終都會把基地設在香港。

吳家華說自己是小企業,與以前的貿易公司分別不大,幸運的是有自己的工廠,做淨色衣服供客人印上自己喜歡的設計,變身成獨特的風格。同時他也參與學校、團體活動及演唱會服裝紀念品等工作,去幫助營運生意。他大膽設想,進入大灣區也會用這種運作模式,只不過是與不同的策劃師及設計師合作,在當地組建團隊,創建自己的平台。

運動之後 言論比以前更不自由

其實吳家華也深深明白到,自己的生意會面臨極大的網上競爭,他說:「我們的市場有一些不同,網上的確很方便,尤其是國內,很多行業都面臨這樣的競爭。但我們與別不同的是唯一落地香港,可以有一個工作室與客戶面對面交流,而這種交流充滿港人的人情味。」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仔,他喜歡去充滿人情味的餐廳和小店,所以希望將心比己,與客人變成朋友。而他最大的原則就是收甚麼樣的錢就要付甚麼樣的服務,為客人着想,比客人更用心在意對方的生意。

最近,香港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大規模示威,吳家華的生意當然受到影響,因為他的客戶很多都是為大型活動定製制服,現在每個周末都有不確定因素,很多活動都取消。80後的吳華當然也因此會對這場曠日持久的運動反思。他說,香港是一個很自由的社會,但這一次運動之後,反而言論沒有以前那麼自由。

吳家華感嘆,以前的年代,一個樓梯下的補鞋舖就可以養活一家,而現在你有個街面舖頭,卻未必養活到一家。時代不同了,作為小市民生活的成本實在太貴了。

梁漢文(右)是吳家華的客戶。
梁漢文(右)是吳家華的客戶。
與羅蘭姐(右)是莫逆之交。
與羅蘭姐(右)是莫逆之交。

為年輕人找出路 辦法總比困難多

吳家華真心希望政府可以想一下怎樣幫助這些年輕人。他說,香港的創業比賽與內地相比真的好複雜,而內地的同類比賽得獎後,很容易就申請到創業款項,起步也相對容易。香港在鼓勵創業這方面要向內地學習。至於到底是甚麼令年輕人不顧一切,反應越來越大?他說:「我們實在要想一下為甚麼,雙方一定要心平氣和坐下來談,雖然我不懂政治,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可以相互讓步解決,達到和平、和諧。」

吳家華(左)也贊助一些公益活動。
吳家華(左)也贊助一些公益活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