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堅詞】汲取經驗應對日後爆發 胡定旭:疫情完結必須全民檢測

第5波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兩個多月,確診個案突破100萬宗,政府處理今波疫情惹來不少批評,更需中央出手派員來港協助抗疫。

前醫管局主席、華大基因旗下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接受《堅料網》對談節目《各有堅詞》訪問中表示,中央向香港提供醫療人手、協助興建隔離設施、為政府抗疫工作提供意見,形容對政府官員來說是一支「定心針」。但他認為政府整體抗疫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尤其在今波疫情將近完結時,必須進行一次全民強制檢測,以達致「社會面清零」,更可從中汲取經驗,以便有效應對日後再有疫情爆發。

文:本刊記者

胡定旭在訪問中談及政府應對前後5波疫情時的手法,指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港首次爆發,政府反應非常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控制首波及第2波疫情。不過,在2020年9月第3波疫情過後,政府曾推出自願性質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普檢),胡定旭認為當時太少人接受普檢:「普檢的原因是盡量將隱形病患者找出來,但當時太少人做,準備好所有設備,但只得170多萬人做,如果再多些人做我覺得會更加好。」

疫情反映政府協調不足

直至2021年,胡定旭認為,確診個案間中有上有落,但亦很快能夠割斷傳播鏈,政府仍可有效控制疫情。但直至第5波變種病毒Omicron殺入社區,由於來得太快,加上傳播力強,令整個公立醫院系統出現崩潰,亦反映政府協調不足。

「很多人未能入院,在急症室等候8至10小時才做到PCR(核酸檢測),還要等不知多少日才有結果,這已經有很多人投訴,加上大家看到有病人在醫院外面等候,遺體也要放在外面,這方面政府在協調上是可以做得好一點。明白突然間有大批市民感染時,要各部門一同合作會有困難,但整體上是否可以做好一點呢?當然可以。」

中央給予香港「定心針」

中央在今波疫情下,先後派出100多名採樣員、兩部流動核酸檢測車來港,其後亦在中央協助下興建多個臨時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方艙醫院),直至近日又派出逾300人組成的內地援港醫療隊來港,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更親自來港,協助香港應對疫情。

胡定旭形容中央是給予香港「定心針」,尤其梁萬年強調抗疫重點要減低死亡率、減低重症、減低傳染,因此協助香港興建很多隔離設施,透過隔離割斷傳播鏈。他讚揚梁萬年知識淵博,憑着過去兩年應對武漢疫情的經驗,清楚知道需要如何處理,向特區政府官員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意見。

全民檢測找出無徵狀感染者

雖然政府剛宣布暫緩全民強制檢測計劃,但胡定旭在訪問中表示,香港必須進行一次全民強制檢測。他解釋,進行全民強檢最佳時間,是在疫情爆發初期或疫情將近完結時,深圳最近進行的全民強檢十分成功,是在發現有數十宗確診個案時即時進行,很有效率並迅速割斷傳播鏈。

本港雖已錯過全民強檢的黃金時間,但胡定旭認為一定要在疫情將近完結時,進行全民強檢,以達致「社會面清零」:「因為已感染的便已感染,中間已做RAT(快速抗原測試)、做核酸檢測的,亦已知道是否感染,最後就是可能沒有徵狀的,要將這些找出來,讓他們不會繼續傳染下去。」

3日可完成700萬人檢測

胡定旭指出,根據國家衞健委安排,一個500萬人的城市,需要在兩日內完成全民強檢,而香港有700多萬人,至少3日亦可完成。香港是否有能力進行全民強檢,要視乎進行時間。胡定旭估計,現時本港檢測能力每日可做到50萬個單管測試檢測量,若進行大型檢測可以「五合一」或「十合一」方式進行,即最高可達500萬個檢測量,但若在現時陽性比率高峰時進行,便需要「國家隊」協助,因確診比率高,所需隔離人數及相關設施亦多:「我完全同意一定要做一次,知道以後要如何處理,亦可盤點有哪些人,包括護士學生、公務員等可以協助,很值得去做一次。」

整合大灣區醫療資源

今波疫情顯示出,香港醫療體系不足以應付大量病人入院的問題。胡定旭承認,全港醫院合共只有約3萬張病床,醫管局佔9成,「突然間每日有兩萬人入院,根本應付不來」。他認為,面對這種危機時,需要快速應變,立即停止所有非緊急診症及手術,集中所有資源去應付,因此分流制度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胡定旭認為公立醫院醫生及護士長期人手不足亦是問題,長遠需要考慮增加人手,除了檢討落實做好公私營醫院合作外,亦可整合大灣區醫療資源,大家共同合作:「我們今次看到,中央對我們有求必應,如果我們能夠與大灣區有更多合作會更加好,所謂『一吹雞』便可能有人過來幫我們做很多事,或者一齊做,大家一同將件事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