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3)逾萬噸「公眾填料」運內地 謝偉銓質疑浪費填海資源

政府提出明日大嶼填海工程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其中首階段計劃的交椅洲人工島佔地1,000公頃,發展局預計填海工程所需填料約2.5億至3億公噸。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說,本港每年都有逾1,000萬公噸可用作填海的惰性拆建物料運往內地,質疑本港未有善用公眾填料:「用唔到呢啲寶貴資源之外,仲要畀錢。」

處理公眾填料 政府開支10億元

謝偉銓所屬的G19,成員人數較上屆立法會大幅增加。
謝偉銓所屬的G19,成員人數較上屆立法會大幅增加。

工地平整、樓宇建築、裝修翻新、拆卸及道路工程產生大量建築廢物,本港九成以上建築廢物屬惰性物料,亦稱之為公眾填料,適合用來填海及平整土地。

根據政府資料,每年本港產生的公眾填料有逾1,000萬公噸,其中2016至18年政府公眾填料接收設施的接收量,合共為4,290萬公噸。而政府早在2007年起,就把公眾填料運往廣東台山,2016至18年間就合共運了3,700萬公噸到當地,佔接收量逾八成半。

政府每年用於管理公眾填料的開支,包括臨時填料庫運作,以及將公眾填料運往內地的費用等約為10億元。

「大家都知道,我們這些建築物惰性廢料其實沒有善加利用。」謝偉銓表示,過去20年香港填海工程少,因此公眾填料都被運去台山,政府更要付錢處理。內地已用了很多香港公眾填料填海,製造了很多土地,如香港能夠用這些公眾填料填海,以明日大嶼這個預計10年以上的填海工程,有一半填料用公眾填料的話,就不必完全靠買海砂等其他填料,一來可節省填料方面的開支,二來亦不用另外處理這些建築廢料,節省管理成本。

香港絕對有能力負擔工程

政府早前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就曾估算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約一半填料,即1.25億至1.5億公噸為公眾填料,其餘主要為機製砂。

問及謝偉銓可否提升公眾填料使用量,以減少購買其他填料開支時,謝偉銓說要視乎填海工程用哪種技術,一般不能靠單一填料。但他認為要增加本港土地供應,填海造地是必須,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經濟受到影響,基建投資減少,私人發展亦會減慢,故如香港現時去覓填料填海在成本上有好處。

最近1年工程標價下跌,謝偉銓說去年底以來,政府工程就比預算跌了三至四成,近日才收窄至兩成,故不論材料還是人工成本,都與一、兩年前有很大差別。明日大嶼預算逾6,000億元,但工程是以十年計,並非一次過支付,換言之平均每年只花費600多億元,而去年批出的工務工程是1,600多億元,可見政府在財政上絕對有能力負擔。

公眾填料可用於填海工程。(政府圖片)
公眾填料可用於填海工程。(政府圖片)
香港過去的公眾填料會以躉船運到內地。(政府圖片)
香港過去的公眾填料會以躉船運到內地。(政府圖片)
46137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