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過程中,民建聯四位立法會議員曾經質疑政府未有善用中央支援,建議政府容許內地專家顧問團直接參與及指導本港抗疫工作,更批評特首及特區政府在接待內地專組組長梁萬年時,不符規格。後來,發現與事實不符,即晚作出「鄭重道歉」。
葉國謙承認,這一事件中,反映出民建聯有不足的地方,作為立法會議員也須掌握事實,為此,民建聯已第一時間作出公開道歉,也已告誡議員。葉國謙指出,地區議員走在抗疫前線,親身體驗到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覺得政府為何有這麼多甩漏,因此很容易會有「躁」的感覺。這件事給民建聯的教訓是,要警惕自己,要與政府一起抗疫。
這一事件會否影響民建聯與特首及特區政府的關係?葉國謙說:「我們出了錯,已作出真誠道歉,我感覺到他們已接受我們的道歉,事件應該已告一段落。」
政府需要習慣建制派監督
田飛龍則認為,民建聯此次監督風波表明:其一,他們感覺到了監督表現上的民意聚焦和壓力,有了履行民主監督責任的強烈意識,這是好事;其二,監督需要做好調查研究和案頭分析,做到精準有力,監督到點子上,這方面還存在欠缺。
田飛龍指出,特區政府需要習慣並接受建制派的監督甚至挑剔,即便有資訊不準確的監督意見,政府也不能簡單回懟,歇斯底里,而是要耐心解釋和澄清,否則就不合乎代議民主的基本規範和風度。經過多個回合的監督嘗試與磨合之後,專業化和政策化的高品質監督會逐步佔據主導,從而呈現「愛國者治港」的賢能政治本質,新立法會中有許多非政黨背景的專業人士,開展專業化監督是增強香港立法會監督能力和社會認受性的重要途徑。
田飛龍認為,香港正處於經濟民生轉型與融入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大量的立法和政策制定需要立法會展現理性角色,立法會議員要積極主動作為,在監督和引導香港民主政治發展、社會民生改善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承擔責任,作出貢獻,形成有強大知識能力、政策能力和審議理性能力的高素質民主代議機構,逐步贏得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尊重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