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統計處2021年12月發表的《第63號專題報告書——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2020年全港有47,900人,認為自己在安靜環境下有長期性聽覺困難。正在使用特別聽覺輔助儀器、復康工具的則為246,200人。
活在一個「無聲」世界,聽障人士往往是沉默而弱勢,他們的權益有誰來關注?
聽障人士除了聽覺外,基本和常人無異,普通人做到的工作,他們一樣有能力應付,只要社會大眾願意接納和肯定,他們絕對能夠貢獻社會、自力更生,他們缺乏的只是一個機會。
聽障社企「活髮社」創辦人鄭毅敏(Amy)天生弱聽,她深明聽障人士在社會上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於是成立「活髮社」為聽障人士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學得一技之長,找到自我價值。
文:昭仁 圖:黃冠華、Ian Wong
聽障社企「活髮社」主要為客人提供頭髮護理服務,內裏八成聘請的員工都是聽障人士,餘下兩成才是健聽人士。
「活髮社」八成員工有聽力障礙
「我通常和健聽的同事說,你看看我們的聽障同事,雖然無法(語言)溝通,但最重要是笑, 笑容可以發出友善訊息,同事之間都相處融洽。」「活髮社」宣揚和推廣「聾健共融」理念,Amy希望透過社企方式,讓社會更加了解和認識聽障群體。
「他們是有能力的,雖然聽不到,但腦袋沒問題,手腳也沒問題。」Amy回歸初心,希望「活髮社」能幫助聽障人士就業,融入社會:「讓他們認識真正的社會是怎樣運作,不要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面。」
設立「活髮社」之前,Amy曾與一眾聽障人士去學習做美容、美甲等手藝,看看能否在這些領域讓他們學得一技之長,無奈因為他們的聽力障礙有可能引致危險而放棄,最終只有選擇做危險性低又易上手的頭髮護理工作。不過,縱使是頭髮護理,要培訓一名聽障人士獨立服務客人也非易事:「培訓最少三個月才可以獨立工作,個別同事要一至兩年。有些(聽障人士)未接觸過健聽世界,心理障礙才是他們的最大困難。」Amy強調,如果他們肯學、不害怕,肯去突破心理障礙,她很願意悉心培訓。
聽障缺點變優點獲顧客好評
學滿師的聽障人士,可以在「活髮社」獲得工作機會,他們會與健聽員工分工合作,健聽員工負責接待和與顧客溝通,聽障員工就負責頭髮護理工作,他們專業的服務獲得了顧客肯定和好評:「客人反應不錯,覺得他們的缺點變成了優點,都說這裏很寧靜、休閒,不會有人騷擾你,他們(聽障員工)專注於自己的服務,又不會問長問短,客人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時間。」Amy說他們雖然聽不到顧客說話,但都非常聰明,兼且感覺靈敏,只要客人做適當手勢,就大概猜到需要甚麼:「很多客人反映,就算他們未說出要求,對方已經知道客人想怎樣,只是看一看杯子,就知道客人想喝水,反應很快。」Amy高度肯定聽障員工的工作表現。
不懼旁人目光突破心理障礙
「以前我很怕被人看到我的助聽器,現在我直情露出來讓人看,原來只要接受了,你就會突破障礙。」
Amy以自身經歷鼓勵聽障人士跨越自己的缺陷,勇於活出自我,突破自卑、封閉的心理障礙。回想過去一段頗長時間,Amy其實並不察覺自己有聽力問題,以為聽力與常人無異,直到2004年陪女兒去做聽力檢查,意外得知自己聽力原來存在很大缺陷,後來專家建議Amy配戴助聽器,這對當時的她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配了助聽器後,我過不了自己那關,覺得原來我屬於這個(聽障)界別,要戴耳機。」Amy突破不了心理關口,直至去了做義工、社會服務,才發覺別人不會歧視你,當他們知道你聽不到,反而會千方百計怎樣遷就你,自此才慢慢突破心理障礙:「我經常跟同事說,你要讓人知道你戴耳機,別人才知懂得遷就你,從而找到一個好的溝通方法,消除障礙。」
籲政府津貼僱主聘用傷殘人士
談到現時聽障人士的就業情況,Amy無奈表示比以前更困難、更狹窄,以往不少聾人從事郵差工作,但現已今非昔比:「就算我同事聽力比我還好,他家人在郵局工作,叫他過去試試,最後連面試機會都沒有,見到他都說現在不請聽障。」私人機構情況亦不見得有多好,Amy說以往不少銀行都有聘請聽障人士,但現時亦少了很多機會。她建議政府提供更多津貼予聘請聽障人士或殘障人士的企業,推動他們就業:「外國或內地,聘請殘疾人士都有補貼,我覺得這件事香港都可以做。我們為了聘請聽障人士投入了很多資源,政府可以向每間公司提供補貼,鼓勵僱主聘請聽障或殘疾朋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