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1)中共建黨百年 重踏香港紅色足印

新冠疫情肆虐,香港與內地通關遙遙無期,喜歡外遊的港人將行山變成自己的主要活動,也令香港本地遊人數倍增。適逢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紅色旅遊」受到了市民關注。曾組辦過多條本地「紅色旅遊」路線,香港中旅社(港中旅)發言人楊世鑫對《堅雜誌》表示,自5月以來,已經有1,500多人次報名,預計今年底將達到6,000人次的目標。港人熟悉的中共領導,周恩來、鄧小平、廖承志等人,都曾在香港留下足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日行動,以及曾經營救不少中共文化、民主人士等義舉,為建立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

文:周萱 攝影:Mia

香港其實有很豐富的歷史及文化內涵,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早年曾在香港留下不少足印,播下革命火種;而港人配合內地抗戰,更加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楊世鑫表示,香港「紅色旅遊」有豐富的素材及資源,令大家有更多機會了解香港,尤其在疫情影響下,港人對本地遊需求甚殷,「紅色旅遊」更是大有可為。楊世鑫透露,目前這方面的客源主要來自社團、學校、企業、公司等包團。

香港中旅社發言人楊世鑫說香 港紅色足跡包團總是爆滿。
香港中旅社發言人楊世鑫說香 港紅色足跡包團總是爆滿。

融合旅遊於愛國主義教育

楊世鑫介紹香港紅色足跡五大景點。
楊世鑫介紹香港紅色足跡五大景點。
斬竹灣抗日英烈碑園。
斬竹灣抗日英烈碑園。

2019年,香港爆發了黑暴,港人經歷了最艱苦的日子,再加上隨後而來的新冠疫情,香港旅遊業停頓了很長時間。楊世鑫相信,今年的「紅色旅遊」將會是一個突破,因為推廣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可令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了解曾經在香港發生的歷史。

楊世鑫慨嘆,年輕人對歷史不了解,即便身處的地方曾經發生過一些壯烈事跡,他們都一無所知。他強調,中旅社設計的行程,融合了旅遊於愛國主義教育中,團友可以見證到先賢先烈為香港所做的貢獻。楊世鑫舉例,東江縱隊的抗戰歷史、斬竹灣及烏蛟騰的先烈紀念碑等等,都有着令人動容的歷史故事。

以前香港的本地遊,基本上不會有這種團,從業員對此了解不多,就算考導遊牌時,都沒有相關內容。楊世鑫說,今次港中旅的導遊都要進行特別培訓,提升歷史文化知識,才能向團友講清楚香港當年的歷史。港中旅目前約有30多名自己培訓的導遊。

景點新舊結合豐富歷史內涵

「紅色旅遊團」反應正面,很多參加過的市民都表示,從不知道香港有這樣的歷史,當中很多人都有興趣繼續了解,表示日後郊遊時,都會特別去留意這方面的歷史遺跡。例如鄰近郊遊熱點新娘潭的烏蛟騰英烈紀念碑,不少人都是參加了「紅色旅遊團」之後,才知道這個紀念碑的特別意義。

「紅色旅遊團」包含了多條路線,除了參觀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留下的足跡之外,也加插了其他景點,例如西貢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園、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以及大埔海濱公園香港回歸紀念塔等等。除此之外,一個有關八路軍駐香港的遺址行程,更包括了香港大會堂和中山公園,總之古今新舊結合,讓團友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對香港這個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以下是楊世鑫介紹的5大紅色景點:

一. 八路軍駐港辦事處搜羅最新國際情報

八路軍香港辦事處曾隱藏於皇后大道中。
八路軍香港辦事處曾隱藏於皇后大道中。
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香港辦事處曾隱藏於皇后大道中的鬧市中。
八路軍香港辦事處曾隱藏於皇后大道中的鬧市中。
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
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
1938年6月,保衞中國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宋慶齡(右四)到訪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
1938年6月,保衞中國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宋慶齡(右四)到訪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

回望歷史,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香港60多個海員團體成立香港海員工會,提出海員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同年10月,毛澤東在延安向廖承志部署任務,於香港開設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務必完成三大任務:一是向海外宣傳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張和政策;二是把海外華僑和各國朋友提供的支援物資,送到各個抗日根據地;三是搜集國際最新動態情報,供中共中央領導人參考。

1938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派廖承志來港,成立八路軍香港辦事處,地點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號二樓,廖承志擔任辦事處主任,並以茶葉商行粵華公司作掩護,該處現時已改建為太平行。

二. 新華社舊址建立海外溝通渠道

九龍彌敦道 172號是原東江縱隊駐港辦事處,三層有兩個單元作為辦公室,是新華社香港分社成立初期的社址。該處亦是中共駐香港地區辦公及新聞機構,主要任務是處理中共解放區與港英當局的交往事務,建立中共與海外的溝通渠道,是當時解放區唯一的對外窗口。

三. 元朗凹頭潘屋葉劍英、周恩來、郭沫若曾入住

位於元朗凹頭博愛醫院側,建於1932年,這裏是20世紀初,祖籍廣東梅縣的客家商人潘君勉,為紀念其父潘蔭華而建。當年潘蔭華與葉劍英元帥是好友,葉劍英和周恩來港時就曾入住潘屋。此外,知名作家郭沫若也入住過潘屋。1985年,香港古跡辦事處將潘屋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四. 烏蛟騰英烈碑抗日游擊隊重要基地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當年活躍在西貢。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當年活躍在西貢。

烏蛟騰村是香港抗戰歷史的重要見證。1943年2月下旬,中共廣東省臨委和東江軍政委員會,曾於烏蛟騰村「上下苗田」附近的山坡舉行會議,總結東江和珠江三角洲敵後抗日游擊戰的經驗教訓,並部署日後的工作,該會議史稱「烏蛟騰會議」,是東江縱隊發展史上一場意義重大的會議。

與烏蛟騰村鄰近的石水澗,曾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電台所在地,該電台在維持廣東黨組職、游擊隊與中共中央之間的聯繫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五. 適廬(楊家祠)元朗十八鄉楊家村營救抗日文化人士中轉站

紅色大營救中轉站適廬。
紅色大營救中轉站適廬。

日軍1941年佔領香港後,大肆搜捕抗日人士,滯留香港的抗日文化人士處境十分危險。有見及此,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多次指示營救。中共地下組織和數支武工隊(港九大隊前身),派出了最有經驗的「交通員」帶路,並派出武裝人員在危險地段護送。

秘密營救從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日起,歷時11個月,先後救出民主人士、文化人士、知識青年及其家屬約800人。

這次營救行動還幫助了一些抗日愛國的國民黨人士、部分英軍官兵和國外僑民逃離虎口。這場營救被作家茅盾形容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位於元朗十八鄉楊家村的適廬(楊家祠),建於1936年,業主是原藉梅縣的兩名印尼華商楊衛南及楊竹南(兩兄弟)。該處是東江抗日游擊隊的交通站,也是當年秘密大營救的中轉站。

因為楊家村背後的山路和荃灣相連,直通到醉酒灣防線的城門碉堡,經由東江游擊隊營救的文化和民主人士,在秘密護衞下,從九龍出發,沿荃灣翻越大帽山,先來到楊家村,沿着這條元朗交通線,避開日軍檢查崗,通過封鎖線,渡過深圳河抵達落馬洲,最後安全到達寶安抗日游擊區據點。

59342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