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政策】(1)政府短期資助 房間作「過渡屋」 酒店業界保本吊命 望創雙贏

疫情期間,旅遊業陷入冰封,酒店有房無人住;另一方面,輪候入住公屋大排長龍,基層市民無屋住。政府今年4月透過關愛基金,撥款9,500萬元推行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800間酒店和賓館房間作為過渡性房屋,首批240間房經審批後已於今年6月中推出。

計劃看似一舉兩得,既可幫助疫下經營困難的酒店及賓館渡過難關,又可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但資助期暫時僅為兩年。

賓館業界對計劃反應踴躍,期望藉着計劃「保本」,維持基本營運,解決眼前困境。但負責營運計劃的非政府機構則憂慮,隨着疫情緩和,或有望短期內通關,重新帶動旅遊業,入住在「酒店過渡屋」的租客,兩年內若未能成功上樓,最終又要重回板間房居住。

文:本刊記者 圖:黃冠華

尖沙咀美麗都大廈內賓館林立,旅客過往絡繹不絕,但疫情反覆持續逾年,大廈變得一片冷清。記者早前到訪該廈,發現不少賓館都關門未有營業,部分則貼出「房間出租」告示,標明免佣金,可長租或短租。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副主席、萬興隆酒店負責人陳旭向記者大呻:「真的很恐怖,整層樓很多單位一個客也沒有,日日望住都好傷心。」

陳旭:暴亂後生意一去不復返

陳旭在美麗都大廈經營了6間賓館,長達20多年,約有30多間房間,八成客源為內地旅客。他說,過往每逢國慶、五一勞動節等,預訂房間必定「爆滿」,這裏的賓館亦越開越多,高峰期一層樓有20多間賓館。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生意更加暢旺,即使房價屬「海鮮價」,但亦有不少旅客預先「搶房」:「房價簡直翻幾倍,租金平日平均每晚200多元,假期收3、400元一晚絕對沒問題。有時特別『爆滿』的日子,房價會再升。」

但自2019年中,社會暴亂開始後,生意卻一去不復返;2020年初疫情爆發,生意更跌至谷底。陳旭表示,去年約2月開始,整整半年完全沒有客人,當時業界無所適從:「大家唯有面對現實,便宜一點租給本地人。60元、80元一晚,其後去到100元一晚。」至去年8月左右,賓館開始接待需要強制隔離檢疫抵港人士,他形容當時業界出現「小陽春」,生意略見起色,但至12月政府實施指定檢疫酒店計劃後,賓館生意又再打回原形。

率先撥出20間房參與計劃

在生意不景期間,陳旭早已解僱所有員工,部分賓館更索性暫時關門,以減省開支。他慶幸單位全屬自置物業,加上政府年初時透過「防疫抗疫基金」向賓館提供資助,減輕了不少負擔。現時,他的賓館約有5成入住率,全是月租本地客,平均每晚收100至150元,但他形容是蝕住做:「個個客都欠錢,欠數百元算少,有些甚至失蹤,房租也收不到。」

政府今年4月1日推出「資助酒店及賓館作為過渡性房屋先導計劃」,陳旭率先撥出約20間房參加,當中最細的一人房只有50至60呎,較大的二人房則有100多呎,部分房間有獨立洗手間,他坦言擔心房間太細會欠缺競爭力:「香港有很多人輪候公屋,現時我們嘗試參加(先導計劃),如果成功,往後很多人亦可以參與。」

梁大衛:個半月150間賓館表態支持

全港約有1,800間持牌賓館,香港旅館業協會創會會長梁大衛接受訪問時表示,由2019年中的社會暴亂至歷時逾年的疫情雙重打擊下,估計至今已有300至400間賓館結業:「2019年是租(物業)的一批先死,至2020年部分是自置但仍要供樓的,因沒生意頂不住而出售,部分則裁員、熄燈、丟空,每個月仍要虧蝕管理費等開支。」

捱過一年寒冬,政府至今才推出計劃「營救」賓館,是否太遲?梁大衛認為面對疫情反覆,難以評論計劃推出得遲或早,但相信政府原意是讓經營困難的賓館有生意可做,亦可讓等候上樓市民有較好的居住環境。他指,自特首宣布推出計劃後,各政府部門快速跟進,向業界收集意見:「業界反應好支持,只是一個半月時間,已有150間賓館表示參加。」梁大衛透露,參加計劃的賓館中,大部分會撥出三分之一或半數房間參與,希望能夠「吊住條命」維持基本營運。

月租包含水電煤支出

今次計劃政府預計提供約800個酒店和賓館房間作為過渡性房屋,梁大衛形容對賓館業是一種「幫補」,至少由無人變到有人,但認為數量較少,希望今次只是第一批,日後可以再加碼:「如果800間房間可以解決香港房屋問題,香港就沒有房屋問題啦。」

不過,賓館一般只得睡床及洗手間兼浴室的簡單設施,沒有煮食或洗衣等設備。梁大衛指,根據政府方案,只要求參加計劃的旅館持有合法牌照,不需進行大規模加建和改動工程,而現時賓館月租均是包含水費、電費及煤氣費,業界經磋商後,在過渡性房屋亦會採用同樣安排。以他在業界多年經驗,他建議一間約70呎、有獨立洗手間的單人房,最低月租5,500元包水電煤,而雙人房月租則要介乎6,500元至7,000元:「這個是建議價,我們叫做有盈利,基本可以維生,亦不會太貴。」

參加計劃「保住條命」

近月疫情逐漸緩和,接種疫苗人數亦不斷增加,或有望通關,但梁大衛認為,即使旅遊業復蘇,估計最少要一年半載才恢復正常,部分賓館東主仍期望先藉計劃保本:「我不如先參加計劃保本,保住條命才有明天。」他相信,未來一至兩年業界仍需要這項先導計劃,但難以估計日後旅遊業好轉後的需求情況:「無論是過渡性房屋計劃,或者回港易,或者接種疫苗,我們全部歡迎,因為任何一樣都會令生意增加,能夠逐步通關的話,不單只我們旅館業,相信對各行各業、整體經濟也是好事。」

吳衞東:參與機構須考慮負擔能力

參與計劃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剛獲政府批出租用80個賓館房間出租,單位主要分布在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今年6月15日起接受申請,對象為居住於不適切居所並已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1至2人家庭。社區組織幹事吳衞東坦言,非政府機構在營運上局限於政府最終的資助額:「究竟每間房政府資助多少?住客自己要支付多少?」

他舉例,若一間賓館有10間房間,東主提出租金要求後,非政府機構再按賓館東主的租金要求、房間狀況等提交予政府,政府才決定提供多少資助:「問題是政府不會很早告訴你資助額是多少,10間房間,多窗的可能資助額會高些,少窗的資助額會低些,但我們承租時要全部房間租用,每個月都要交租予賓館,這個是有壓力。」若選擇質素較高的單位,東主所要求的租金或更高,更要考慮機構自身的負擔能力。

除了要承擔租金外,吳衞東認為在營運上亦有其他風險,包括要考慮租客入住率、拖租等情況,因為基於賓館房間的面積及沒有煮食設施,只適合一人或二人家庭:「家庭未必會傾向選擇無廚房的賓館,這是現實考慮。」而在管理上亦要增加人手,因為賓館位置分散,巡視亦較花費時間:「作為非政府機構,沒理由要我們營運一個會蝕錢的計劃,起碼要讓我們可以持續營運。」

憂慮兩年後租客安置問題

非政府機構在營運上除了考慮會否虧蝕,亦關注計劃是否只屬短期。吳衞東表示,現時計劃的資助期為兩年,擔心兩年後這批租客若未輪候到公屋,又要重新找過住屋,非政府機構亦要準備一筆按金屆時協助租客重新租住市價單位:「兩年之後如何呢?疫情或已改善,旅客可能已回來,賓館會傾向租予旅客增加收入,而我們擔心這批租屋家庭到時未輪到公屋,又無能力負擔賓館正常租金時,是否又要重投床位、板間房呢?」

根據房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約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而非長者一人申請約有100,500宗,平均輪候時間聲稱約5.8年,但吳衞東指,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其實動輒超過10年,因此希望政府今次的資助計劃可以持續營運,甚至考慮改裝工廈,或主動提供已進行基礎建設的土地,供非政府機構營運過渡性房屋:「現時看到很多社會房屋的數量並不足夠,如果政府可以再介入多些,相信會增加整體社會房屋供應。」

60144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