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組屋始於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早年向香港學習房屋政策,建出來的第一代公共房屋,也有濃厚的「香港風」;至於組屋之王,則突破傳統樓高50層,還設有空中花園。
1959年,剛實行自治的新加坡面臨重大的房屋危機,不少人住在斗室之中,環境惡劣。1960年,政府通過《房屋及發展法案》,成立《建屋發展局》﹙HDB﹚,先推出廉租屋照顧低收入人士,然後再於1964年推出計劃,鼓勵國民購買自己的房子。
位於女皇鎮車站附近,Stirling路上的組屋45、48和49座,據說是現存最古舊的公共屋,這3棟大樓在1961年建成,共有7層高,以出租型式租給低收入人士,至今已有57年歷史,設計保留了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公共房屋的風格,故也像香港的7層公屋。
至於新一代發展的「組屋」除了美輪美奐,價值也可以極高,甚至可以「炒」。新加坡組屋樓王The Pinnacle@Duxton,位於市中心地段,2004年開售時最貴一間售646,000新元﹙約3,682,200港元﹚,14年後的今天,樓價高達110萬新元,折合港幣627萬,升幅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