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電台製作的節目屢受爭議,部分更被通訊事務管理局發出警告及嚴重警告。誰要負最大責任?今年8月卸任港台顧問委員會(顧委會)主席的陳建強坦言,廣播處長梁家榮作為港台總編輯,絕對責無旁貸。
陳建強提出四個可能性:「究竟是管理層太忙,疏忽睇漏?無能力看到?還是(看到)不夠膽要求改正?甚至是故意(縱容)?」他質疑港台出了事之後才將節目下架,是為時太晚,「The Damage is Done」(損害已造成)。他對於港台為此摧毀了數十年來建立的公信力和地位,感到可惜亦很無奈。
陳建強指出,2010年訂立的《香港電台約章》(《約章》)已寫得很清楚,關於港台的公共目的及使命,但廣播處長在推動港台落實《約章》方面,有嚴重落差。不過,他仍希望公眾給港台機會:「香港人精神,遇困難便解決,齊心就事成。」
文:潘翠華 圖:黃冠華
「廣播處長表現強差人意。」這是陳建強任內的一屆港台顧委會內,整體13名委員的一致評語。
「《約章》寫明,港台所有節目的最後決定,由廣播處長負責。你(梁家榮)做這份工的時候,就知道要負責這些。」陳建強今年8月卸任港台顧委會主席一職,回看過去4年在顧委會的工作,有點「恨鐵不成鋼」。
顧委會只作諮詢無實權
陳建強雖然看出了港台問題所在,但礙於顧委會只作為諮詢角色,沒有實權,只能向廣播處長提供意見,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廣播處長手中。對方「意見接受、態度照舊」,他也只能徒嘆奈何。
「《約章》明確指出了顧委會有甚麼要做、甚麼不需要做。比起節目製作人員工會、節目顧問團、關注組等,我們有少少不同。雖然大家都是為港台說話,但《約章》賦予我們的工作,可以講的空間有規範。」陳建強說,《約章》寫明廣播處長需要重視及考慮顧委會的所有意見,若不採納,必須匯報其原因及解釋。不過,會議上梁家榮從沒有對顧委會的意見提出任何問題。
梁家榮後知後覺造成損害
通訊事務管理局今年9月下旬,向港台發出警告,指去年9至11月的4集港台節目《左右紅藍綠》,主持人評論警方執法行動時,言論欠持平、以偏概全,且沒有給予警方適當機會回應,涉嫌違反《電視通用業務守則—節目標準》及《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的規定。港台於是將有問題的4集下架。但其實在此之前,《左右紅藍綠》去年11月20日播出,有關評論警方執法行動的一集,早在今年4月時,已被通訊局發出嚴重警告。
陳建強透露,梁家榮從來沒有指出過這些節目有問題,甚至4月收到通訊局的嚴重警告後,仍沒有檢視該節目其他集數的內容,有否偏離中立和持平。
「我不明白,為何你不早點下架,要等到人家警告你才下架?是否不警告,你就可以繼續放在這裏?出了事才下架,我覺得是為時已晚,The Damage is Done,損害已造成。」
節目頻遭投訴並非意外
被指有問題的港台節目,都集中在去年9月至今年初期間播出,陳建強因此認為問題是一致的,並不是一個意外:「如果你知道這些(備受爭議的)節目比較多的時候,是否要加緊十二分精神?一星期出一集,每集20分鐘,一看便看到。是否沒有看?很匪夷所思。有4個可能,是你太忙,疏忽睇漏?是否看了覺得沒問題?(看了)不夠膽要求改正?還是故意?很難避免人家會這樣想。」
陳建強又引述梁家榮曾在顧委會上,表示希望自己保持低調,又說「不似有人愛出風頭,叫晒記者去影」。陳建強不同意對方講法,因為很多投訴一直發生,梁作為港台掌舵人,應及早回應社會大眾。
雖然顧委會一致認為梁家榮的表現強差人意,但陳建強說:「廣播處長是否一無是處?絕對不是!這份工非常難做,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燙手山芋。我只是覺得,有很大空間可以做得更好。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支持處長,否則已經譴責了他,但我們一次譴責都沒有,只是提點他。」
着重公民社會忽略一國兩制
訪問中,陳建強多次強調《約章》的重要性,他形容是港台重回正軌的基本步。
「《約章》裏面寫明港台的『公共目的及使命』,第一點就是要推動香港公民社會發展,包括要有準確及持平的新聞報道、觀點、分析,亦要做一些節目,令市民了解香港社會、了解國家,加強國民及公民的身份認同,其中特別提到,要令市民認識到『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情況。這幾方面(港台)相對是比較少提到。」他形容連港台的官方刊物,都只提到推動公民社會發展,沒特別提到之後的細節,或者因此令同事不太看重。
未完全掌握《約章》精神
《約章》的精神、訂立目的和背後因由,陳建強認為不是所有港台同事都完全掌握。
「很多同事在媒體方面很有經驗,有豐富歷練,他們覺得港台與其他媒體機構一樣,但港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有它的目的及使命。我的看法是,有同事捉不緊那種精神,中心就在這兒。如捉得緊的話,我覺得港台絕對不會有今天所受到的批評。
「港台真的有很多節目做到大家拍爛手掌,以前是這樣,今天都是。很不幸,一些政治節目比較受爭議,我覺得有些唔抵,因為超過95%時間,港台做的節目都好好。」陳建強希望港台要面對現實,承認部分節目有問題:「已經有第三方監管機構(通訊局)警告、嚴重警告,錯了就是錯了。」
情緒立場不能影響專業
港台助理節目主任利君雅去年在政府及警方記者會上,以嚴厲語氣質問特首林鄭月娥「講人話」,事後港台接獲大量針對利君雅的投訴。早前港台延長利君雅試用期120天,並重新啟動調查去年七7月至11月期間,對利君雅的相關投訴。
陳建強表示不會點名評論個別港台同事,但他承認部分記者有個人立場,若在工作上表現出來,是要不得:「可能(記者)在情緒上有時控制不到,表達了出來,這方面真的要不得。等於你作為一個專業人士,在任何工作上,是否可以因為自己的想法而影響到工作?」
須準確與持平讓市民分析
有意見指港台出政府糧,應該要成為政府喉舌,或者索性將港台納入政府新聞處,協助宣傳政府政策。陳建強卻不同意:「《約章》沒有這樣寫。《約章》只是寫公共目的及使命,港台絕對可以是其是、非其非,不可以一言堂,否則社會不會進步。就算是政府政策,你覺得不對,大家去討論,引起社會關注,令政府聽到聲音,這絕對是在幫政府。準確和持平這四個字,相當清晰。令到香港市民可以理性分析一件事,才是公共廣播機構需要做的事。」
商務及經濟局早前設立「港台管治及管理」專責小組,主任由特首林鄭月娥的「愛將」、特首辦前常任秘書長丁葉燕薇擔任,讓港台在公共廣播服務上更全面履行《約章》,小組於今年7月起,開展為期6個月的檢討工作,大概明年1月會向當局提交報告。陳建強熱切期待該份工作報告,希望港台可以由此重新出發。
自詡「約章陳」解決爭議
陳建強在訪問中多次強調《約章》的重要性,他笑言大家可以叫他Charter Chan(約章陳),因為他擔任顧委會主席的4年任期內 ,將《約章》從頭到尾,再從尾到頭唸了無數次:「《約章》(訂立)這麼久,沒有幾多人拿出來講,廣播處長也沒有,是我經常在講《約章》,現在人人都識了。」他認為,當社會對港台有爭議的時候,最重要是返回基本步,從《約章》中尋找答案。
自2010年港台顧委會成立起,陳建強已加入擔任委員,至2016年擔任主席,在港台度過了10個寒暑,他說自己對港台有深厚感情,跟其他港台同事一樣。
「他們對香港的愛是很明顯的,我亦很尊重他們的看法。我只是覺得,他們在某幾個位置抓得不緊,而那東西被放大了,令整件事好像很差。我要為他們講一句公道說話。」
檢討編輯方針及投訴機制
陳建強在任內成立了兩個工作小組,一個是檢討港台落實編輯方針,另一個是檢討投訴機制,在他任內共開了兩次會議。
兩個工作小組一開始就受到很多批評,原因是擔心小組會干預到編輯自主,但陳建強盡力釋出最大善意,與大家研究,如何幫港台重回正軌:「工作小組的問題,只是問你機制如何處理、如何把關、誰負責甚麼,都可以公開在網上看到,完全不是他們所擔心的東西。」他認為,如果一個機構肯虛心點、開放一些去聽意見,進步會更快。
邱騰華:港台需有規有矩
既然有錯,當然要改。陳建強引述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的一句話:「讚賞與批評的聲音並不能對沖。」他希望市民給予港台改過機會:「港台都是香港一分子,是否有些東西做不到就要關掉它?是否要這樣消極?香港人精神,遇難題便解決,齊心就事成。」
邱騰華早前曾表明港台有存在價值,但需有規有矩,按照機制運作才能做得更好,若工作出現偏差、處理個別節目違規情節嚴重,涉及重大管理問題等,政府便有責任作出檢視,尋求改善空間。
對將於明年8月卸任的廣播處長梁家榮,陳建強仍然期望他能夠帶領港台團隊,認識及落實《約章》精神。
支持警隊修訂傳媒定義
警方今年9月22日宣布修訂《警察通例》下「傳媒代表」的定義,只承認在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登記的本地傳媒、國際認可及知名的非本地傳媒。至於記協和攝影記者協會所發出的會員證,不再被視為「傳媒代表」。陳建強支持警方修例,認為可助控制大型衝突事件的秩序。
過去一年多的反修例風波,在一些衝突現場,穿着黃背心自稱記者的人,不是十多個,而是有幾十甚至幾百人。陳建強對此表示質疑:「香港是否真的有這麼多媒體?我從來都不知道有這麼多。你看看法國、美國的騷動,也沒看到這麼多記者。幾百人你推我撞,撞倒了他又如何呢?何必要這樣呢?」
陳建強認同傳媒百花齊放是好事,但當衝突事件發生時,部分「記者」阻擋警方前進,甚至阻礙警方執法,警察就不能坐視不理。
「照我理解,(修例後)沒說不准你拍攝,沒有變,不過當有封鎖線後,只有新聞處認可的媒體才能採訪。這對公眾來說會好些,至少新聞處認可的媒體,一定比較多人看,多些人看到是好事。」
剛過去的10月1日,有網民發起了「月夕行動」,是警方修例後首個大型非法遊行示威。陳建強觀察到,警方修例後傳媒的採訪比以往更有秩序,他認為其他諸如網媒、學生報等等,如果想採訪,大可以向新聞處申請成為認可媒體。
「修例是希望協助媒體拍攝,讓市民知多一點,為何總覺得政府所做的事、警方所做的事都有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