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復常】疫情緩和 方艙醫院封存備用 數千抗疫職位被取消 打工仔面臨二度失業

第5波疫情持續長達4個月,今年首季失業率又再調頭回升至5%,失業人數迫近20萬人。政府在今波疫情高峰期增建了多個社區隔離設施,包括中央援建的9個方艙醫院及社區隔離設施,締造了大量臨時抗疫職位,成為不少失業已久人士的「救命草」。

隨着疫情漸趨緩和,政府5月中陸續關閉方艙醫院及部分社區隔離設施,轉為備用狀態,數以千計臨時工又再失業。有游泳教練在多年疫情以來已習慣不斷找工作,對前景只能繼續聽天由命;有天九麻雀館員工心繫以往的穩定工作環境,靜待復業;有導遊則看淡前景,表明會在通關後才考慮重操故業。今波疫情雖已逐漸消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但打工仔只盼疫情不再重來,社會運作復常,人人有工開。

文:本刊記者 圖:黃冠華、受訪者提供

政府今年2月疫情爆發高峰期,率先將大嶼山竹篙灣檢疫中心改為社區隔離設施,接受輕症確診患者,另獲中央協助援建6間方艙醫院,包括青衣、新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馬適路旁、洪水橋及元朗潭尾,並於3月起陸續落成啟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首階段亦於4月中交付政府使用。由於相關隔離設施需要大量人手,外判承辦商當時高薪招聘大量清潔、保安人員,月薪連津貼高達2萬多至3萬元,成為「疫市筍工」,吸引大量失業人士入職。

不過,因應疫情從高位回落,特首林鄭月娥4月底宣布,該7個已啟用的中央援建社區隔離設施,部分會在今個月起關閉,轉為備用狀態。6個方艙醫院外判承辦商已通知員工,5月12日起暫停運作。即將完工的啟德郵輪碼頭附近以及落馬洲大型社區隔離設施,或會改為過渡性房屋,只保留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繼續運作,數以千計臨時工又再次面臨失業。《堅雜誌》訪問多位在方艙醫院或社區隔離設施工作的臨時工,了解他們對前路有何打算。

游泳教練雲大德:「對體育行業信心減少了,很多人已轉行。」

「未必等到出面情況好轉,我已經沒得做,真有點聽天由命。不過始終都會有工作,只是要不停嘗試。」本身是游泳教練的香港康樂體育專業人員總會副會長雲大德,今年3月初獲聘在粉嶺方艙醫院任職監督,月薪連津貼達3萬元,他坦言有固定收入,令自己「心也定些」。

雲大德2021年初曾接受《堅雜誌》訪問,當時因泳池長時間關閉,令他未能開班上課,之後他曾兼職外賣員等散工幫補家計,期望社會盡快復常後能重操故業。

防疫相關工作最「搶手」

可惜事與願違,一年時間又再過去,泳池不但未有重開,更爆出第5波疫情,令雲大德非常無奈:「因為疫情持續太久,經濟上有很大壓力,不可以無了期地等,始終要有收入,就開始找其他工作。」

疫情下,所有與防疫相關的工作,都是招聘人手最多亦最「搶手」,不少人為「搵食」走上抗疫最前線,雲大德亦不例外。他輾轉做過外判上樓圍封人員、派送檢測包等工作,見到不少人為爭一份工而精神緊張:「信息一發出來說要10個人,但秒間便有50多人報名。我在群組內一個月,只爭到一次去做,時薪120至130元。因為沒有工作,人人都衝過去做。」

感受到確診者徬徨無助

粉嶺方艙醫院今年3月初招聘防疫監督,雲大德隨即致電應徵。由於具有管理游泳教練及安排課程經驗,他即時獲聘。防疫監督的每日工作,主要是安排30至40名防疫員,進行各項清潔消毒工作,例如方艙醫院範圍內的街道清潔、住客離開後的房間清潔等等。雲大德工作初期亦擔心受感染確診,但正正因為疫情處於高峰期,營內防疫意識極高,他很快便適應下來。

工作上雖然毋須接觸確診者,但雲大德卻感受到他們的徬徨無助,尤其是長者,他們需要特別照顧,也需要安排物資,更要協助他們上廁所等等,雲大德自覺工作很有意義:「始終被困在鐵欄入面,無助感確實會有,變相我們要用不同方式,令他們知道可以放心住在這裏。」

有心理準備隨時再失業

雖然只是臨時工,但雲大德認為,其實是政府製造了工作機會給失業人士:「疫情下政府關閉部分處所,令到一批人失業,但相對地另一些工作就要多些人去做。」他形容自己「很好彩」能夠成功入職,不過求職者眾,亦反映失業人數太多,令這類臨時工供不應求:「香港人真的很喜歡工作,你找一份工給他,好過派錢(臨時失業支援),因為派錢不會多,又要徬徨如何申請,又擔心不獲批。政府應該可以安排,有工作人心會較穩定。」

訪問期間,正值疫情大幅回落,雲大德表示這份「高薪臨時工」沒有合約期,有隨時再失業的心理準備:「份工不穩陣,某程度上是好事。我想法很正面,這裏沒工作,代表外面情況已好轉,好轉便會有工作,也算是一種互補。」不過,未來是重操故業還是另謀出路,仍要看實際情況而定。雲大德早前已考取保安牌「傍身」:「我對體育行業信心真的減少了,見到政府多輪防疫抗疫基金,都不重視體育行業,很多人已轉行。我初時以為轉行很難,但試過之後,其實並不太難。」

天九麻雀館員工吳先生:「這些工作其實也不是好事,離職靜待復業。」

「已經做好打算,出來等公司復業。」在天九麻雀館集團工作10多年的吳先生,今年3月中開始,在新田方艙醫院任職衞生防疫員,月薪連津貼達2萬多元,但他仍堅定地向記者表示,希望能盡快重投本身工作,回復正常生活。

吳先生慨嘆,自疫情爆發至今已兩年半,但期間合共只開了一年工,明顯入不敷支,只能靠積蓄支撐,現時已所剩無幾:「最初停業時,沒預期會停這麽長時間,因此沒有特地去找工作,加上公司容許我們停薪留職,所以一直在等。

確診「過來人」望提供意見

曾以確診者身份,向《堅料網》投訴青衣方艙醫院衞生欠佳的吳先生,入住期間發現內裏很多設施不完善,管理人員的工作程序有很多「甩漏」,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於是決定在康復後到方艙醫院任職,希望以「過來人」身份提供意見。其後經朋友介紹下,3月中他到了新田方艙醫院任職衞生防疫員,負責清潔消毒確診者入住過的房間、廁所,以及處理垃圾等等。

吳先生坦言,自2019年社會事件到疫情爆發封關,行業受到極大打擊,他的收入大減至三分之一,只僅僅夠維持生活。直至政府勒令停業,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否則不會願意做清潔工作:「雖然工作不分貴賤,因為未做過,最初有點抗拒,但為了生活,明知洗廁所、倒垃圾是『下欄』工作也要做。見同事很認真去做,自己會想,既然收取這份人工,又可以為抗疫盡一分力,便投入去做。」

無法理解惡意破壞行為

衞生防疫員的清潔工作,包括清潔離營住客的房間,吳先生3月底經歷了一次恐怖經驗。他說,當日與兩至3位同事一組,到一間房間進行清潔,一進門便聞到一陣怪味,當時他負責揹着大型消毒噴霧機,隨即開機為房間消毒,但仍然氣味難除:「最初不知原因,後來看到床單有很多污漬,味道很怪,噴完消毒劑亦未能去除,其後組長叫我們停止,向上級報告後再派人調查,發現房間茶煲內有糞便,床褥、地板全部都是糞便漬,是惡意破壞。」其後警方拘捕一名37歲女子,涉嫌刑事毀壞。吳先生認為,政府為確診者提供免費住宿、膳食及醫療照顧,甚至安排車輛接送,這種破壞行為非常過分:「我理解不到這個行為,很變態。」

早在政府未公布停運方艙醫院前,吳先生已表明只做到4月底便離職,靜候政府宣布麻雀業界恢復營業:「我也不想繼續。這些工作其實也不是好事,只想社會盡快恢復至以往一樣,大家有工開,不會有很多人失業。」

導遊李女士: 「通關之後,旅遊業復蘇,才重返導遊行業。」

「因為不知道疫情是否真正完結,目前我未有信心重返旅遊業,待通關後才考慮重新再做導遊工作。」任職導遊15年的李女士,現時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任職清潔綜合員主管,月薪連津貼合共2萬多元,雖然政府保留竹篙灣繼續運作,但李女士未能「保住飯碗」,5月19日約滿後打算重新出發。

兩年前疫情爆發,旅遊業首當其衝陷入冰封,李女士最初亦只當淡季休息,豈料等了兩個月,仍是沒變化,她不想耗盡積蓄,便當機立斷計劃轉行:「工會說最急切請人的行業,就是疫情最前線的保安或工作人員,我決定選讀保安課程,讀完後立即找工作。」

哪裏人工高就去哪裏做

李女士其後成功覓得銀行保安員工作,但因收入不足以應付開銷,適逢政府徵用火炭駿洋邨作檢疫中心,外判公司招聘通宵更保安,她便在2020年4月轉職,月薪近2萬元:「當時很多人不敢去,我這樣想,其實疫情下誰都不知道哪裏最危險,工作時要着保護衣、戴面罩,可能比出面更安全。加上人工高,家中要開銷,當時只考慮哪裏人工高就去哪裏做。」

自此之後,李女士便加入抗疫最前線,一份接一份地做臨時合約工。駿洋邨半年合約期滿後,李女士2020年11月轉到竹篙灣檢疫中心做保安主管,負責營內秩序,向營友派發物資及飯盒。其後因第4波疫情好轉,加上外判公司減薪,2021年6月合約期滿後,她又受聘於另一外判公司,到伊利沙伯醫院任職保安主管,負責探訪部。直至第5波疫情爆發,今年2月中她被調到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工作。

適應能力較以往更強

李女士今次再到竹篙灣工作,性質與一年多前大不相同:「之前入住的都是未『中招』的緊密接觸者,但今次入住的人全部都已『中招』,工作繁複很多。我要向他們派發口水樽,接觸機會較多,危險性亦較高。」輾轉做了兩年抗疫工作,李女士心情已有所轉變, 適應能力及心理因素亦較以往更強:「雖然只是做清潔,但做得好都受到管理層讚賞、認同,這也是我的一個成就。」

不過,這份臨時工最終未能續約,李女士又再失業,然而社會已逐步復常,本地遊亦已重啟,但她卻並未有做回老本行的打算:「即使本地遊開通,市場會怎樣?因為不知前景如何,我會過多一段時間,待通關之後,旅遊業復蘇,才重返導遊行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