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分心駕駛 酒駕藥駕無日無之 運輸署「駕駛改進課程」大革新 專家:司機心態決定一切

由運輸署推出的駕駛改進課程一向都是一眾搵食車司機的「救命草」,因為上完8小時的課程,違例被記滿10分的司機可以扣減3分罰分,得以消除記滿15分要停牌的壓力。不過有業者坦言,部分學員其實上課並不專心,只是捱時間等放學,希望蒙混過關,實際獲益有限。
舊版課程近20年前開始使用,一直沒有大改,而當時智能電話並不普及。上月(12月)起,運輸署推出全新的駕駛改進課程,課程導師透露,分心駕駛、超速、酒駕、藥駕都是新課程的重點項目,給人與時並進之感,而必須合格才能過關的筆試部分,則比舊版困難,不專心上課未必合格。
不過,有資深課程導師表示,教學多年見盡各式學員,不少學員之所以違規,其實是出於心態問題,不改變心態,再好的課程都幫不到他們,到頭來只會重覆犯錯。

文﹕李向榮 圖﹕黃冠華、Mia

新課程統一由運輸署制定大綱

新版駕駛改進課程以較多篇幅講解酒駕問題。﹙設計圖片﹚
新版駕駛改進課程以較多篇幅講解酒駕問題。﹙設計圖片﹚

年11月15日,運輸署突然宣布,12月起推出全新的駕駛改進課程,向市民發出的「通知期」只有短短兩周,令一眾駕駛者感到意外。有提供課程的學校一度暫停開班招生,直至12月新課程實施為止,令部分需要靠上課扣減三分罰分的駕駛人士有所不便。

《堅雜誌》就新課程的安排,包括新舊課程內容差異等問題向運輸署查詢。運輸署表示,全新駕駛改進課程,是按本港交通意外的最新趨勢和實際需要,並參考海外類似課程的教學模式編寫而成。署方表示,新課程較舊課程更着重課堂互動性,除了由導師講解安全駕駛和預防交通意外的方法外,亦加入不同路面交通實況及個案分析,讓學員在課堂中針對不同個案作出討論,從而加強他們掌握課程內容及培養良好駕駛行為。另外,課程又加入「自我反省」環節,讓學員反思如何改善其駕駛態度及行為,並加強學員的道路安全意識。

據了解,新課程改變了以往由課程營辦者,按署方提供的大綱先制定課程,再交由署方審批的做法,改為由運輸署統一各學校教材。署方解釋,此舉是為進一步提升課程成效。署方在全面檢討課程內容時,亦重新為各學校設計統一教材,確保各校課程一致。

原先的駕駛改進課程,於2002年9月由運輸署推出,至2009年轉為強制課程。根據《道路交通條例》,因嚴重交通違例事項(如危險駕駛及酒後駕駛等)被定罪者;又或者在兩年之內,因違反交通規例,而在「違例駕駛記分制度」累積被記滿10分,便必須修讀課程一次,修畢課程後可獲扣減3分罰分,但兩年內只能扣減一次。

曹志昌: 最重要明白何謂安全駕駛

曹志昌指新課程比舊課程有更多互動環節。
曹志昌指新課程比舊課程有更多互動環節。

香港駕駛學院高級營運經理曹志昌認為,新課程是有所更新,內容亦較舊版細緻。

「新課程其中一大特色,是運輸署希望學員在課堂內進行小組討論。讓學員們得出結論後,再由導師提點和修正,得出正解。」曹志昌認為,課程引入小組討論和活動教學後,對整個8小時的課程來說,內容豐富了不少。

新課程由7個單元增加至12個單元,曹志昌解釋,增加和深化的內容,主要涉及分心駕駛和酒後駕駛等等。他舉例說,過去課程其中一節為「駕駛態度」,但現在是將「駕駛態度」的信息注入其他單元之中:「例如現在講轉換行車線時,會提及正確駕駛態度,講解進出迴旋處時,又會教導駕駛態度問題。」

曹志昌認為,改善學員的駕駛態度,是課程的主要目的,因為大部分上課的學員,都是因為違規才會被記分,才需要上課:「如果他們一直被記分,態度又不改善的話,最終會導致停牌。所以上課的目的不單是協助學員扣減3分,最重要是希望他們的駕駛態度上有所調整,明白甚麼是安全駕駛。」

分心駕駛屬交通意外主因

不少司機都會在行車時講電話。
不少司機都會在行車時講電話。

曹志昌分析,分心駕駛、酒後駕駛和藥後駕駛,都是新課程的重點。例如在分心駕駛方面,現時很多人在駕駛時都會「看電話」,而不單是「講電話」:「查看手機也分幾種,例如玩手機遊戲或者是聽電話、回覆訊息等等,都會經常發生。」曹志昌認為正正是這些行為,影響了駕駛者的專注力,因分心造成意外:「一部以時速50公里行駛的汽車,一秒鐘其實已經行駛了14米。當眼晴離開路面一秒,路面情況可以有很大變化。」

舊版駕駛改進課程2002年開始使用後,一直沒有大改,而當時智能電話仍未普及。曹志昌認為,因近年有關分心駕駛,特別是在駕駛時使用手提電話的情況越趨嚴重,所以運輸署希望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不是無的放矢。

事實上, 分心駕駛已經成為很多交通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道路安全議會」年報,「不專注駕駛」在過去10年來,都是駕駛者導致交通意外的第一大成因,2020年就有3,285人因此而導致意外,比第二位的「車輛失控」(2,362人)多出40%。警務處的資料則顯示,由2018年至2021年首9個月,警方就駕駛者在駕駛時「以手持或放置於其頭與肩膀之間的方式」使用流動電話或電訊設備的檢控數目,基本上維持每年24,000至25,000宗水平,但在2021年首9個月,就已經發生了18,965宗,比2020年首9個月增加了8%。

胡慶盛: 學員討論時間多易失控

胡慶盛說,司機的心態決定他們的駕駛態度。
胡慶盛說,司機的心態決定他們的駕駛態度。

「新課程是好的,雖然我們是專業,但政府是一整支團隊負責課程設計,在改動之中亦見到一些新思維。」李健駕駛學校車隊訓練經理胡慶盛說,新課程比過去更加精細,新增的情景討論環節,可以讓學生透過討論及自己思考,讓他們在日後駕駛的時候,記得在課堂中提及過的錯誤觀念,不要重覆犯錯。

不過,胡慶盛認為新課程對導師來說,最大挑戰可能是課堂控制方面,主要是因為學員間討論時間多了,場面較容易失控。

至於考核方面,運輸署指新課程的評核方式維持不變,課程末段的筆試會在課程的最後30分鐘進行,學員須回答20題選擇題,答對12題(即60%)或以上才及格。因應新課程內容,筆試試題亦有更新調整。

「今次新課程的考試問題,都有點『難難地』。」胡慶盛認為新課程考試問題比舊的難,而不合格者更需要重讀,不設補考:「教學內容較以往豐富了,所以學生在上課時如果不專注,有機會過不到關。」胡慶盛解釋,縱使舊課程的考核內容較容易,但「肥佬」的仍大有人在,所以學員不能忽視新課程的考核部分:「學員來上課,如果心態不好,不肯聽書的話,會不合格。」

有學員單純為扣減3分而來

專家指在駕駛時使用智能電話趨勢日益嚴重,政府應考慮加重刑罰。
專家指在駕駛時使用智能電話趨勢日益嚴重,政府應考慮加重刑罰。

新課程強化的內容,包括超速、不專注駕駛和酒駕、藥駕等等,但正所謂「心態決定一切」,胡慶盛認為新課程雖然帶來了不少改進,但學員在駕駛方面能否能「改進」,其實取決於心態。

「到我們這裏的同學,有多少是單純為了扣減3分而來?我覺得一半一半。有些學員真的只是為了3分而勉強在課室坐足一日。」課堂中會有學員不專心,甚至打瞌睡,胡慶盛面對「恰眼瞓」的同學,先會忍耐數分鐘,無改善的話才會出聲提醒,讓他們去洗手間洗洗臉:「遇到同學恰眼瞓,其實代表自己教學不成功。他們雖然是來『捱時間』,但我還是想吸引他們去聽。」

醉駕酒駕所有理由純屬藉口

警方不時針對道路違法行為採取執法行動。
警方不時針對道路違法行為採取執法行動。

說到心態問題,胡慶盛說最明顯是酒後駕駛,他認為不少駕駛者都是因為心態問題導致醉駕。他舉例數年前有一位50多歲的「大叔」同學,連續3次來上課,都是因為醉駕。第一次上課是未改例前,他因為血液和尿液酒清含量未超標,因而未被檢控;第二次上課則是因為遭到檢控被定罪。胡慶盛第二次見到該名大叔時,問他「還不怕嗎?」但那位大叔向他說:「無辦法啦,老友要我飲,我無計!」

到了第三次上課,這位大叔再因酒駕而被判社會服務令,並強制必須再上駕駛改進課程。胡慶盛問他:「你還不怕?又喝酒?」但大叔還是那個答案:「成個朋友圈識了幾十年,都是喝酒的,不喝朋友會孤立我。」

胡慶盛記得當時向這位大叔建議,若要喝酒便不要駕車,但大叔的回應是「已經習慣了」。到那一刻,他了解到大叔之所以三度上課,並不是因為「朋友要求飲」、「怕被孤立」而要酒駕,正正是大叔自己心態的問題。無節制喝酒是因,酒駕被定罪是果,而受朋輩影響、怕被孤立等理由,統統都只是藉口而已。

強調醉駕和藥駕刑事責任

一旦發生車禍,後果可大可小。
一旦發生車禍,後果可大可小。

這些「心態」上的問題,胡慶盛在毒駕和藥駕的駕駛者身上也常見:「例如犯毒駕罪的學員,上課時通常是默不作聲。」這些學員多數已因毒駕而入獄,出獄後須補上駕駛改進課程。胡慶盛同意,這幾類人士,問題的根本不是在駕駛方面,而是自己在飲酒、濫藥和吸毒上的問題「未解決」。

「今次的新課程,在醉駕和藥駕方面,特別強調『刑事責任』,希望呼籲他們不要犯法,但其實這些學員在上課時都十分保護自己,因為他們都知道,問題在自己身上。」胡慶盛認為導師可以做的,就是盡可能教導和糾正他們。

「我不是他們一類人,不知道他們的感受,只能用帶動形式,告訴他們不可以這樣做。」

李耀培:學員本身要與時並進

李耀培認為,學員要與時並進,才能改進駕駛。
李耀培認為,學員要與時並進,才能改進駕駛。

道路安全議會成員李耀培同意,舊有的駕駛改進課程本身已經過時,課程推出20年間,汽車性能不斷提高,不少交通意外因此而發生,所以課程作出更新有其道理及必要性。

李耀培相信,課程對不少人的意義,只在於給駕駛者,特別是職業司機一個扣減3分的機會:「減3分固然重要,但學員本身都要明白,要與時並進。」他相信新課程要引入小組討論,其實是一種「經驗分享」,不讓學員抱着坐足8個鐘就可以攞走3分的心態去蒙混過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