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人手短缺,醫生、護士流失情況比較嚴重,影響到公立醫院服務,一直受到社會關注。彭鴻昌認為,政府應加強從大灣區引入及培訓醫護人手,解決醫護短缺的問題,同時也須從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管理入手,為公立醫院留住人才。
彭鴻昌指出,政府透過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等方式,可以為香港引入一部分境外醫生,但數量未必很多,未必能填補公立醫院人手短缺的問題。根據2020年的數據,公立醫院大致缺600位醫生,未來幾年的情況會更嚴重。從大灣區招募合適的醫生和護士,是無可避免的辦法。因為,大灣區與香港文化語言溝通上比較接近,香港的兩家醫學院在大灣區都有院校,比較能夠確保由大灣區來港醫生的水平。
大灣區醫護交流有助建立互信
不過,社會上對引入大灣區的醫護仍有爭議,反對者多數是擔心輸入內地醫生的水平質素沒有保障,這種印象在市民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未來如果要從大灣區輸入醫生,須處理好這一問題。
彭鴻昌認為,醫管局現在正在推行的大灣區醫護人員交流計劃,有助於逐步建立起大灣區醫護人員與本港醫護人士的信任關係,彼此互相尊重不同的醫療專業文化,彼此確認專業資格,就比較容易再進一步真的開放,多些鼓勵大灣區醫護人員到香港。
可在大灣區培育更多醫護
另外,從培訓的角度看,也可以從大灣區去思考對策。他指出,現時香港的兩間醫學院,每年的醫科生名額已達五、六百人,要再增加名額已感到困難。增加多一間醫學院,會否令現有的師資被分薄?也有爭議。而在大灣區設立香港認可的培訓醫院和醫學院,情況就會改觀。現時港大、中大在內地的院校都有培訓內地醫生,能否引入這批醫生來港工作,是值得考慮的方向。
優化公立醫院管理
另一方面,彭鴻昌認為,政府必須優化公立醫院管理,挽留人才。比如,在培訓、薪酬待遇,晉升機會,人事管理,士氣等各方面作出改革。他指出,公立醫院留不住醫生,其中一個原因是醫生負荷過重,政府可以思考一下,是否仍有必要設立那麼多專科。一位病人,可能涉及七、八個不同專科,增加了專科診症的負荷,假如能集中由一位主診醫生主治,遇到問題時再諮詢其他專科醫生,或許可以減輕醫生的負擔,有助公立醫院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