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程證配額又被炒熱 非建制派挑起矛盾為選票

內地人持單程證來港團聚,已實施了三十多年,每日增至150個單程證配額,也是由1995年起實施,直至近日忽然又被炒熱。社會總有一群人唯恐天下不亂,對社會稍為和諧深感不安,企圖「嫁禍」持單程證來港人士霸佔醫療設施,實行「洗腦」,要讓社會長期保持在矛盾狀態,也是因為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分別在今年和明年舉行,選舉,總要找點議題。不過,要挑動矛盾,也要講事實,立論也得站得住腳。

文:潘翠華

1982年,港府與大陸當局達成協議,議定由大陸來港定居者須持單程證,配額為每日75個。中港所以訂立限額,是因為雙方均同意香港承受能力有限,必須將單程證人數控制在合適範圍內。1986年底,中央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訂明大陸公民要到香港定居,須符合一定條件,而主要目的是協助大陸人來港與居港家人團聚。至1995年,配額增至每日150人。

製造對立怪論出籠

楊岳橋本想動議檢討單程證政策,最後動議卻因他缺席大會而告吹。
楊岳橋本想動議檢討單程證政策,最後動議卻因他缺席大會而告吹。

對於單程證安排,港人並非完全滿意。內地公安部門享有國民前往港澳通行證的審批權。1999年,22名港區人大聯署要求收回單程證審批權,但不能成事。2002年,當時特首董建華提出減少單程證配額,並騰出名額吸納專才和優才,以減輕社會福利壓力及人口資源錯配,但建議最後亦不了了之。

非建制派對單程證爭議近日又蠢蠢欲動。今年1月,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原本打算在立法會提出動議,要求政府檢討單程證政策,包括削減單程證配額,以及香港取回單程證審批權。但到了他的動議辯論前一刻,楊岳橋卻離奇失踪,動議未能提出。1月底,本身是屯門醫院心臟專科醫生、醫護組織「杏林覺醒」成員的黃任匡,公開呼籲須認真考慮「重新認可英聯邦醫生資格」,以及立刻叫停每日150個單程證。另外有醫生更指,單程證制度是做成今日本港公立醫院不勝負荷的主因。一時間,削減單程證配額之聲在社會上又再響起。

立法會議員、香港本土毛孟靜和新民主同盟范國威等立即跳出來大造文章,有人更借題發揮,指大嶼山填海計劃都是為這班單程證人士而設。網民發言不必負責,有時流於膚淺,於是在網上上綱上線,非常熱鬧,都要聲討單程證。

林鄭:有人好成功咁洗腦

有人以單程證挑起社會矛盾。
有人以單程證挑起社會矛盾。

然而這些粗劣的立論自然站不住腳,特首林鄭月娥理直氣壯,說今日公立醫院使用率最高的,是比較年長的人士,但持單程證來港的就剛好相反,比齡較輕,他們的年齡中位數低於香港年齡中位數,長者亦比較少。所以單從這個角度,在未找到醫管局提供的確切數字前,所有立論都有插贓嫁禍之嫌。 林鄭因此也忍不住在電台節目上說:「可能近來有人好成功咁洗腦。」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在報章撰文,指2017至18年度使用公院住院及日間住院服務病人中,43.4%為65歲或以上人士,佔79萬;10年間增加54.6%,認為公院的壓力增長來源是65歲或以上人口的增長。他引述統計處的數字指,由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間,65歲或以上的人口增加33萬人,由89萬上升至約122萬,增幅為37.7%。新移民的年齡中位數只是33.9歲,較全港人口的44.3歲為低。數據也反映,由2011至2017的七年間,65歲或以上單程證的新移民,每年只佔單程證總數不足2.5%,故認為單程證人數增長,不可能大幅增加醫療服務的負荷。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表示,每日閱讀時事評論文章,他不一定同意其分析與觀點,但總是覺得很有意思,但同時亦有誇大的評論:「有刻意、惡意,還有是純屬創意」。他舉單程證增加人口及取消強積金對沖作例子,列出一堆數字,強調如香港回歸至2017年這20年間,若沒有持單程證的新來港人士,香港人口會少74萬,夫婦如不能在香港團聚,而要在內地團聚,香港人口更會再少40萬人。

醫療房屋資源未被分薄

有醫生指是單程證來港人士加重公立醫院負擔。(中通社)
有醫生指是單程證來港人士加重公立醫院負擔。(中通社)

根據《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報告顯示,內地來港居住不足7年的人之中,僅得6.4%人是55歲或以上人士;年齡中位數33.9歲,相對全港的44.3歲要低得多。報告亦指出,近年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數字正在下降,由2006年的21萬多人,減至2016年的16萬多人,原因之一是近年香港男性與內地女性的跨境婚姻減少。而根據統計處資料亦顯示,2017年共有4.1萬名單程證人士來港,即平均每日只有112人,根本未有用盡每天150個配額。

除了醫療資源外,另一被指單程證來港人士分薄的,還有公共房屋資源。但根據房屋署現時的規定,申請公屋的家庭必須半數或以上成員居港滿七年,才可獲安置上樓,購買居屋者亦規定須居港滿七年,未住滿七年的,即會被凍結申請。

「公屋畀大陸人住晒」不準確

事實上,統計報告中都提到,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居住公營房屋的比率在10年間大跌20%,由2006年的52.4%降至2016年的32.2%;而居住私人住宅的比率,相反大升20%。除了顯示這批人的經濟能力有所改善外,亦證明「公屋畀大陸人住晒」的說法並不準確。

距離兩次選舉還有點時間,非建制派或許應多動腦筋設計選舉議題,若繼續粗製濫造、胡亂推砌,反會遭市民唾棄。

毛孟靜(左)和范國威(右)均要求港府削單程證配額。(rthk)
毛孟靜(左)和范國威(右)均要求港府削單程證配額。(rthk)
每日最多可有150名內地人持單程證來港與家人團聚。
每日最多可有150名內地人持單程證來港與家人團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