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再陷戰火邊緣,美國和伊朗擦槍走火的背後,潛藏中東亂局。在宗教派系、民族和地緣政治複雜的中東,伊朗為實踐「什葉派走廊」大計,連番挑戰美國,又和沙特阿拉伯(遜尼派)爭奪中東霸主地位。什葉派和遜尼派是伊斯蘭教中的世仇,兩者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中東人口屬少數的什葉派,為求殺出一條血路,合縱連橫動作不斷,遜尼派國家絕無可能坐視不理。中東腥風血雨,恐怕避無可避。
文﹕本刊記者 圖﹕互聯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從單方面撕毁與伊朗簽訂的核協議後,又向伊朗展開大規模裁制,兩國關係急轉直下,磨擦衝突不斷。美軍本月初(1月)在伊拉克境內擊殺伊朗革命衞隊「聖城旅」指揮官、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的得力手下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美伊兩國正式撕破臉,戰爭危機一觸即發,有人更擔心因此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最後伊朗以發射飛彈夜襲兩個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作為報復,但自此之後兩國似乎都未有意願拉高彼此間的衝突態勢。表面上一場大禍已消弭於無形,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伊兩國日趨惡化的關係,已走上了不歸路。
美伊衝突升級 中東戰火一觸即發
美伊兩國今次鬧至不可開交,起因竟是因為伊朗與伊拉克兩個傳統上的死對頭,在伊拉克什葉派政權上台之後過從甚密,嚴重影響美國在區內的利益。為了清除伊拉克及敘利亞境內由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組織,美國於是進行了空襲,但此舉惹怒了伊拉克的什葉派教徒,數千名示威者襲擊了美國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美國大使館,此舉被美國視為嚴重挑釁,之後就發生了美國用無人機在伊拉克境內擊殺蘇萊曼尼事件。
此事引起國際輿論嘩然。美國解釋,蘇萊曼尼是恐怖份子,根據聯合國的制裁禁令,蘇萊曼尼不應出現在伊拉克,他身在巴格達機場,目的是要策動針對美國的襲擊,美國的行為屬於自衞。
但事實上,蘇萊曼尼的名字確實出現在聯合國的制裁名單上,不過卻從未被定義為恐怖份子,所謂恐怖份子只是美國單方面的說法,美國在第三方境內隨意擊殺蘇萊曼尼,在國際法上很難說得過去。
什葉派政府上台 兩伊越走越近
無論如何事件沒有被進一步激化,演變成大規模武裝衝突,國際社會都鬆了一口氣。不過在驚魂甫定之後,大家才驚覺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幾十年來打生打死的國家已經越走越近,甚至聯手來對付美國、以色列和她們的盟友。
伊朗和伊拉克是中東地區少有以伊斯蘭什葉派教徒為主的國家。不過,伊拉克自從鄂圖曼帝國敗亡後,由費薩爾(Faisal)王朝到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為止,統治伊拉克的都是在國內屬於少數的「遜尼派」。這造成兩伊交惡,更在80年代爆發過長達8 年的「兩伊戰爭」。
2003年美軍第二次攻打伊拉克,侯賽因政權被推倒,侯賽因本人更被美國處決。象徵遜尼派少數統治什葉派多數的時代終於結束,伊拉克亦理所當然由什葉派人士掌權。自此以後,伊拉克和伊朗兩個什葉派政權聯繫越見緊密。伊拉克國會在蘇萊曼尼被殺後,竟然通過表決要求美國從伊拉克撤軍,伊拉克看守總理的馬赫迪(Adil Abdul-Mahdi)更在辯論中揭了美國的「底牌」,爆料指蘇萊曼尼其實是以伊朗特使身分現身巴格達,原因是美國要求伊拉克作為伊朗和沙特亞拉伯對抗間的橋樑,不料到埗後卻遭擊殺,他認為美國此舉侵犯了伊拉克主權,主張美軍要離開伊拉克
儘管馬赫迪在伊朗還擊後,也譴責伊朗侵犯伊拉克主權,由頭都尾都刻意擺出中立姿態,但身為什葉派的他,理應知道國內不少什葉派武裝和伊朗革命衞隊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美國當日空襲的目標,除了蘇萊曼尼,還包括了伊拉克的什葉派武裝份子,當日被殺死的其實還包括親伊朗什葉派民兵「人民動員」(PMF)副指揮官穆漢迪斯(Abu Mahdi al-Muhandis)。
伊朗戰略目的 建立「什葉派走廊」
伊朗和伊拉克的什葉派積極連線,目的是要實現建立一條「什葉派走廊」(又稱什葉派新月)的設想。以色列前戰略情報分析員美拉梅德(Avi Melamed)早在2018年就分析指出,自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一直想打通一條屬於什葉派國家,中東北部由伊朗通出地中海的「什葉派走廊」,即串連起伊朗、伊拉克、敍利亞和黎巴嫩,達成伊朗的軍事戰略及經濟目標。
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伊朗為此投放甚多,包括多年來一直資助多個國外組織,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Hezbollah)、加沙地帶的哈馬斯(Hamas)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Islamic Jihad)、也門的胡塞(Houthi)叛亂份子,以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什葉派武裝民兵。
除此以外,伊朗的「什葉派走廊」大計必然會遇到美國的阻礙。伊朗裔記者Saeid Jafari指出,數年間伊朗透過哈薩克與土耳其和俄羅斯接觸,企圖在敘利亞危機中合作將美國踢出局, 這個成功例子可以作為伊朗將美國驅逐出「什葉派走廊」地區的典範。
伊朗深明若沒有得到伊拉克合作,「什葉派走廊」決不能成事,但伊拉克卻是美國勢力範圍,況且在2018年的伊拉克國會選舉中,似乎也反映了伊拉克國民對伊朗的干預日深表示不滿。國會最大黨改革及發展聯盟(Islah wa al-Imar)公開表明拒絕伊朗介入伊拉克政治;但第二及第三大勢力勝利聯盟(Al-Fath)和國家與法律黨(Dawlat al-Qanoun),則是由親伊朗什葉派政治人物、前總理馬里奇(Nouri al-Maliki)領導,可見伊朗在伊拉克的政治上具有極大影響力。
革命衞隊地位崇高 拉壟各地什葉派
伊朗欲串連中東北部各個什葉派勢力,伊朗革命衞隊的角色十分重要。伊朗革命衞隊是伊朗伊斯蘭革命期間,由國父兼最高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成立,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權及壓制效忠前朝的國家武裝部隊。兩伊戰爭時期,革命衞隊兵力不斷擴張,從而迅速發展成為伊朗的主要武裝力量,在國內地位崇高。
蘇萊曼尼作為最精銳「聖城旅」的指揮官,深得目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信任。據了解,蘇萊曼尼多年來一直在為「什葉派走廊」奔走串連各地的武裝組織及什葉派勢力。蘇萊曼尼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眼中釘,在殺死他之後,更指控他在背後策動了多宗針對美國的襲擊,要為上百名美國人的死亡負責。
伊朗內憂外患 國內政治不穩
事實上,革命衞隊在伊朗國內不單只是軍隊,更享有不少特權,尤其在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執政後,為了要提供革命衞隊更多資源,甚至容許他們大舉進入商界,掌握進口貨品,甚至可列席中央銀行董事局,儼如一個商業帝國。
曾在革命衞隊工作的艾哈邁迪內賈德,為了讓衞隊獨大也引發出國內不少反對聲音,以及對革命衞隊的憎恨。當年艾哈邁迪內賈德連任成功,便曾被指選舉舞弊而觸發過一場大型抗爭,到日前伊朗軍方錯誤擊落烏克蘭民航客機之後,竟然在國內引發出一場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可見伊朗國內政治亦非鐵板一塊,隨時有可能陰溝裏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