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牌」到底傷了誰? 文:吳桐山

隨著美國大選的日益臨近,兩黨候選人的競爭愈發激烈,而中國議題似乎成了他們手中不可或缺的一張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更是放出狠話,聲稱若當選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然而,深入分析這一政策背後的邏輯與影響,不難發現,其實際效應可能遠非表面那麼簡單。

首先,特朗普提出的加稅措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無異於對美國消費者徵稅。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其商品在美國市場佔有重要地位,從日常用品到高科技產品,中國貨幾乎無處不在。加徵關稅無疑會導致這些商品價格上漲,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特朗普或許可以借此轉移國內對經濟問題的不滿,但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長遠來看,無疑會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甚至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社會不滿。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以反華政治包裝的經濟政策,實際上是一種政治詭秘的體現。通過煽動民族情緒,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既掩蓋了美國自身存在的問題,又轉移了公眾對真正解決方案的關注。然而,這種做法真的能夠解決美國面臨的挑戰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近年來,美國在多個方面對中國進行打壓,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然而,這種打壓並未能如美國所願,削弱中國的競爭力,反而促使中國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步。以電動車、太陽能電池板、無人機等高科技產業為例,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而美國卻未能有效提升自己的產業實力。這背後的原因,除了中國自身的努力外,也與美國自身存在的問題密不可分。

美國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勞工問題、產業鏈問題等,這些問題並非簡單的關稅政策所能解決。相反,過度依賴關稅和打壓手段,只會進一步削弱美國的國際競爭力,損害其長期利益。與此同時,中國的科技進步卻絲毫未減。近日,中國工信部發佈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24年版)》顯示,中國在光刻機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這不僅是對荷蘭等西方國家技術封鎖的有力回應,更是中國自主研發、自立更生的生動體現。

中國成功研發出65納米的氟化氬光刻機,雖然與最先進的7納米或5納米光刻機相比仍有差距,但這一成就無疑是中國在光刻機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它表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有決心和能力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而荷蘭等國對中國老舊光刻機的封殺,只會更加堅定中國自主研發的決心,推動中國在相關領域實現更快的發展。

美國大選中的「中國牌」雖然看似光鮮亮麗,實則暗藏玄機。關稅威脅和政治博弈或許能暫時轉移公眾視線,但無法解決美國面臨的根本問題。相反,這種做法只會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削弱其國際競爭力。而中國,則將在這種挑戰中繼續前行,不斷取得新的科技突破,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