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連鎖藥房的棉花棒 (也稱作棉籤)被搶購一空,供應緊張程度更如當年盲搶鹽、盲搶白醋和搶購口罩、酒精搓手液、新冠試劑和廁紙等,細看棉花棒,其威力來看其幼小的塑膠棍,原來,隨著「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首階段將於今年4月22日實施,屆時餐廳將禁止向堂食/外賣顧客提供即棄塑膠飲管、攪拌棒、膠刀膠叉膠匙;商店也禁止向顧客出售和免費提供膠柄棉花棒、氣球棒、充氣打氣棒、熒光棒、即用即棄雨傘膠套、食物膠籤、膠牙籤等;另外,酒店和賓館也將禁止向住戶免費提供膠柄牙刷、浴帽、剃刀、指甲銼、塑膠梳、載於即棄塑膠容器的洗頭水、護髮乳、梘液、即棄膠樽樽裝水。
這也意味著,下次美斯再訪港時,大球場已再沒有觀眾為他高舉充氣打氣棒;歌迷也再會再向鏡粉舉起熒光棒;連酒店旅客也將向前台投訴沒有漱洗用品,屆時不知道對香港旅遊業是好是壞,當然,內地多個城市的酒店已停止主動向旅客提供膠柄牙刷和剃鬚刀,或許很多旅客早已適應,或將向酒店前台或附近藥房購買漱洗用品;而不少商場已減少使用即用即棄雨傘膠套,取而代之是在下雨時在商場門外設有多個有吸水海棉的雨傘座。
「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第二階段將涵蓋更多即棄塑膠產品,如多環膠圈套、膠枱布、牙線棒、耳塞等,更禁止餐廳處所向堂食和外賣顧客提供塑膠杯、塑膠杯蓋、塑膠食物容器連蓋等,預計連鎖快餐店和其食客將首當其衝,沒有了塑膠杯蓋,恐怕未能及時覓得替化品,食客唯有減少消費,或像星馬等東南亞國家以透明塑料袋、煉奶罐來盛載蔗汁、豆奶、咖啡等飲料,以樹葉、報紙或雞皮紙來包裝兩餸飯吧。
筆者本身推崇環保,也會分類和回收塑料、紙張、玻璃和金屬等回收物,但個人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的環保垃圾政策實在是矯枉過正,先是用者自付垃圾徵費兩次押後,然後硬推「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未有真正了解業界情況和用家需要,市面上是否有代用品,市民是否有足夠時間去調整和適應生活習慣,製造商和零售商是否能配合等。單是公帑資助的「綠在區區」回收點不足或與民居距離過於偏遠和回收時間過短 (主要是沒有在下班時間營運),再者,除了部分公共公園和私人屋苑以外,公共空間鮮有回收箱。香港特區政府官員或許要試一下,紙飲管、木製棉花棒是否能完全發揮其塑膠兄弟的替代功能。此外,香港特區政府似乎未有意識到,香港的餐飲、酒店和零售業正處於低潮,這些限制措施非但增加了企業的營運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預計費用將全數轉嫁消費者,並打消和打擊他們的消費意欲。環保原意是好的,宣從公眾教育普及著手,並需要有適當的措施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