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市:是半滿還是半空? 文:吳桐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住股市、樓市,並刺激資產價格上升的訊號,無疑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A股和港股市場並未迎來期待已久的反彈,反而連續下跌。投資者的冷靜反應,或許反映了他們對這些措施的新意不足,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後可能對中國採取的政策——的深深憂慮。然而,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當前的局勢或許並非表面那般悲觀。正如半桶水可以是半空也可以是半滿,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與解讀。

中國的「進攻」與美國的「招架」

在國際競爭的棋盤上,中美兩國的博弈常常被描述為美國的進攻與中國的招架。然而,若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這一觀點或需調整。中國在經濟、科技等多個領域的迅速崛起,更像是一場悄無聲息的「進攻」,而美國則在努力「招架」,試圖維持其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以汽車行業為例,中國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對外資品牌發起了猛烈的挑戰,更是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中國汽車的性價比、技術創新以及適應新興市場需求的能力,使得外國品牌難以招架。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的中國海外市場自主品牌銷量216萬輛,同比增長46%。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量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區,中國汽車已成為當地市場的重要力量。

再來看網購領域,中國的網購品牌如京東、阿里巴巴等,已經從國內走向全球,成為了國際電子商務領域的佼佼者。京東物流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二期間,其在東南亞的多個海外倉出庫訂單量按年增長超過100%。其馬來西亞2號倉,自今年9月投用以來,每日處理訂單量按年增長逾三倍,且預計明年將在馬來西亞開設3個自營海外倉。這些數據不僅證明了中國網購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強大影響力,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實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

美國風光背後的隱憂

表面上看,美國的資產市場似乎仍然風光無限,但實際上,美國正面临著深層次的經濟結構問題和社會矛盾。中國則在穩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水平,這些努力正在逐步轉化為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美國要的是「面子」,中國要的是「裡子」,即實實在在的經濟實力和市場佔有率。

當前資產市場的冷靜反應,或許正是因為投資者對這些深層次變化的認識尚不充分。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市場競爭力的持續提升,這些正面影響早晚會被市場看到。正如半桶水可以是半空也可以是半滿,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解讀和把握當前的形勢。

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無論是在汽車、網購等具體行業,還是在更廣泛的經濟、科技領域,中國都在以堅實的步伐向前邁進。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市場將會逐漸認識到這些正面影響,並給予中國資產更合理的估值。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把握住中國崛起帶來的投资機會。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