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侮辱國歌風波的反思 文:鄧家豪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中學生涉嫌侮辱國歌短片,片中一名學生上課時搗亂,騷擾老師,行為乖張,拍片者其間播放國歌,引起各界關注。不少報道或新聞標題都著眼抨擊影片「主角」行為,部份人聚焦如何糾正學生行為。學校陷入風波,壓力不少,強調會按照校本機制處理事件,堅守崗位,望各界給予空間。

筆者認為此事件不但展現肇事學生不尊重國歌,有待改善,亦同時揭露了本港乃至近代教育的深層次問題。

由課室秩序失控到侮辱國歌

影片開始時,一名學生離開座位,手持水樽走到教師面前單膝下跪,作狀「求婚」。教師多次勸喻學生「行開」、「唔好玩」、「唔好再噴水」,但學生置之不理,其他學生則一同起哄。片段到此,依然是學生上課搗亂,教師控制課堂秩序無效的問題。然而,當拍攝者用手機播放國歌,破壞秩序學生腳踢書桌,情況越發不堪入目之時,事件才涉及侮辱國歌。

是次事件不少焦點都落在片中「主角」,但其實「殺君馬者道旁兒」,拍片並播放國歌的學生才是整件事的核心。當其他學生胡作非為時拍片取樂,在明顯不適合的情況播放國歌,已經非常惡劣。其後,竟然發放或流傳影片,令事件公諸於眾,更是輕率和罔顧後果的表現。學生不制止他人劣行,只想拍片戲謔,火上加油,為何在當今的課室屢屢發生?

教師管理課堂秩序困難重重

筆者不知道短片的「主角」有沒有任何精神或情緒問題,無從解釋其行為動機。至於教師無力應對搗亂課堂的學生,控制不到起哄、拍片及播放國歌者,也難從短片究其因由。雖則控制課堂秩序為教師責任,但無可否認,管理課堂秩序是越來越難。

假若片中搗亂課堂的學生有特殊學習需要,又或是其情緒或精神有障礙,就展露了教師在追求融合教育的大環境要面對的挑戰。一個學生行為失控,要有一系列成熟和穩健的機制去配合,教師也要有適切的培訓,方能妥善處理。然而當有上述問題的學生行為特別出格,又或是一班有多名有類似情況者,教師確實難「以一擋百」。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橫行霸道」,事事「公審」,不難想像部份教師為求自保,遇事「啞忍」,甚至無法以專業態度應對。再加上「尊師重道」的風氣薄弱,「顧客至上」風氣蔓延教育界,教師和學校宛如「服務供應商」,一些教師希望嚴厲管教學生前,還要擔心會不會被投訴。

以上深入教育界骨髓的深層次問題,受當今社會大眾價值觀影響,非朝夕能改。網路世界,人人是「專家」,蔑視專業,事事投訴已是常態。不尊師重道,動不動就把合情合理的規矩視為「威權主義」,這等歪風正威脅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還望教育界同工迎難以上,腰板挺直,重建尊師重道之風,教育學生尊重師長,尊重國家。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