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覺醒年代》對香港青年的借鏡和啟示 文:李子楓

「民眾覺醒了,中國才有希望!」看完《覺醒年代》,印證百年後的今天,社會主義並沒有辜負中國!讓筆者對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刊物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亦感受到文章傳遞思想及產生啟蒙的影響力量,有助掌握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基礎脈象。《覺醒年代》的出現,讓筆者作為85後香港青年徹底覺醒,同時意識到過去所接受的中國歷史教育有多表面和淺薄。劇集中所展現的革命先輩捨己為公的精神,和青年一代所展示的使命擔當,正是筆者接下來想表達的重要觀點。

1915年至1921年是劇中的核心時期,呈現了中國第一代現代知識分子救國思想以及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求索之路,對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亦產生深遠影響。以至百年後的今日,在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延續超越時空的捨身精神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為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提供大好機遇,五四運動更是點燃了中華民族的愛國情緒。無數先烈捨身為國家的強大和民眾的幸福,不畏犧牲。

《覺醒年代》中所展現的這份捨身精神,讓筆者憶起2020年全國上下同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一批又一批80、90後醫護人員、解放軍戰士、社區工作人員等,撰寫「請戰書」,義無反顧衝上前線,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守護人民,保衞國家。面對這場時間緊、任務重,且充滿未知挑戰的疫情,80、90後身上所展現出的那份堅定不移的勇敢,讓他們成為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亮出了新時代青年敢於在危難中奮不顧身為國為民的底氣。

這種捨身為民的精神,對於當今青年而言很值得借鑑和反思。在同一時空下,有比較、有感受、有共鳴,有共同經歷的深刻印記。青年的模樣雕刻成今日中國的模樣,青年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香港青年也應當如此,傳承及弘揚民族理想,參與共建美好中國,共同寫下歷史新一頁。

喚起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今年內地高考作文試題因與《覺醒年代》相關而成為熱搜話題。試題內容涉及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和精神,反映內地高考試題在選拔國家優秀人才時,亦非常重視如何在文章中體現考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思考、責任與擔當。

筆者不禁反思,當今有多少香港青年懂得為國家和民族的「捨身精神」。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青年,即使命運如螞蟻,卻仍心向陽光;21世紀20年代的內地青年,面對命運的考驗時,敢打敢拼積極應對。身處同一時代下的香港新時代青年,理應展示出一份覺醒後的成熟、責任和擔當。雖然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與百年前截然不同,但責任、擔當、奮鬥、捨身等精神,仍不斷地透過歷史教育薪火相傳,讓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得以傳承,延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最後,筆者極力推薦香港青年抽空觀看《覺醒年代》,細味這段對於香港青年而言缺失的歷史。筆者相信定能為大家帶來全新的認知、反思和啟示,有助今後在個人成長、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用實際行動為香港及國家創造新時代的社會價值。

文:李子楓

勵志教育青年基金創辦人兼主席、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理事兼青年事務委員會執行主任、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培訓拓展委員會)副會長、中華文化傳承交流聯合會理事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