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全港充滿着慶祝新中國成立75年的熱鬧氣氛,各區及部門也有裝嚴的升旗禮和奏唱國歌儀式,加上煙花匯演吸引三十多萬聚集維港兩旁的觀眾,各區大大小小的慶祝嘉年華及商店優惠,雖然國慶前夕無人機表演出現阻滯,大會憂慮太陽風暴影響無人機操控,基於安全考慮而決定臨時取消。但勝在表演者出色,令節目順利完成。
正如特首所言,在完善地區治理及二十三條立法後的首個國慶節慶祝,市面和數年前的香港不可同日而語。社會繁榮安定帶來民心所向是必然的事實。國家多年來奮進前行的決心及成果亦是十四億國民有目共睹。在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同時,國家堅持開放、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亦為香港帶來難得的機遇。
就以醫療發展為例,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人均預期壽命亦由1978年的68.2歲,至2022年超過78歲。2022年提出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更是有承担有願景的國家提出的「落地」計劃,展望2035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達80歲以上。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處於落後的醫療水平,缺乏整全醫療制度及「赤腳醫生」年代,中國的醫療衞生水平由1978年改革開始奮力前進,全國醫療衞生機構總數由17萬增至100萬個以上;醫生數量由180萬增加至400多萬人;全年衞生總費用由110億增至逾7萬億人民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至近年6-7%左右的健康水平。國家建立了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制度,成為世界最大醫療保障網,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多億人,參保率95%以上。國家醫療設備亦日漸先進,除了國產磁力共振、高壓氧艙、電腦掃描等已變得普及和營銷海外;而在電子病歷管理系統、互聯網醫院專家遠程問診,甚至是機械臂手術等亦達國際水平。中醫藥也受到廣泛重視,未來國家會重點支援中西醫協同,推動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於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及中醫藥現代化及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國家近年亦積極推出公共衛生策略及傳染病防治,一些國民營養計劃、全民健身計劃等在各省推動的基層醫療服務,推動衞生與基層健康,防範於未燃。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香港要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充分發揮特區的獨特優勢,當好中國式現代化「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在各方面也要思考怎樣把國內外一些出色的產業,把握好合作的契機,吸引人才做好高增值服務的角色,做好「帶進來」,「走出去」的橋樑,香港的定位抓緊,其舉足輕重的角色才可維持,貢獻國家香港一己之力。
文:龐朝輝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大灣區醫療協會創會會長
眼科專科醫生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