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朋友晚飯,閒談間講起大灣區,朋友的妻子很奇怪的說,為什麽特首近年經常到大灣區城市探訪,其他特區政府官員又頻頻到內地城市交流,現在香港要向內地學習嗎?這是個香港家庭主婦的感覺,不談政治的她覺得以往不是內地官員要來香港學習交流,怎麽現在反而是倒轉。這種感覺,可是對目前政治現象最真實的描述。
2017年3月國務院正式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是廣東省九個內地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門,組成粵港澳大灣區,將灣區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這位小婦人覺得,上一屆特首好像對內地或大灣區沒那麼親近,而現在卻經常聽到香港要融入大灣區。那麽香港的角色是要融入成為十一個城市之一,還是九合一的主體由兩個牽動,以香港和澳門的「兩制」作為大灣區成功發展的催化劑?無論如何,這種感覺便是很多市民對目前現象的反應,借佛家語「如兩束蘆,互倚不倒」。
是十一還是九加二,反影部分市民對制度變化的憂慮,期望特區政府在將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同時,保存兩制有別的香港。過去幾年,有到過大灣區內主要城市如廣州、深圳、珠海等的人,也會驚嘆其發展的速度。從食、住、行上比較,科技發展令這些城市在居住的舒適幸福感,可能已跑過了香港,然而在國際經濟貿易與法治上,香港仍有其獨特優勢,所以説是融入,亦可算是互相取長補短,在同與不同上,追求更完美的生活模式。
當然感覺還只是對現象的感覺,究竟特區政府政策是十一還是九加二,仍是可以從他的實際行動中看出來。特首與各司局長的馬不停蹄,是內內外外的走個不停,即既有到外國招商引資,也有到內地談合作共贏。可以說是集內外之力,以提振香港的經濟民生。在國安與法治上,堅守著基本法對香港「一國兩制」的維護,對於人身與經貿自由,未見有半點違法干擾,完全保障港人個人與社會利益。由此而論,香港與大灣區各城市的關係,既是經濟民生的融合,又是完善兩制的催化。可能是媒體報道的焦點角度,未曾將特首的辛勞全面展示,所以才有對片面影像的反應。但無論片面或全面,仍顯示港人對「一國兩制」成為「一制」的憂慮。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