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香港社會中,學童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特區政府正積極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恆常化的機制,來處理學童的精神健康問題。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健康和安全負責,也是對整個社會的未來負責。
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是特區政府應對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這一機制在過去數年中不斷優化,以應對學童自殺風險及其他精神健康問題。去年底,政府宣布延續這一機制至今年底,加強對有自殺風險學生的支援。行政會議成員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委員會正討論制定一個恆常化的二級三層機制,以建立學校處理學童精神健康及自殺挑戰問題的能力。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最新數據,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特區政府在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學童自殺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中學生。這一數據顯示,精神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學童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問題。這些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制定有效的政策至關重要。
政府的三層應急機制包括預防、識別和干預三個方面。林正財提出的「二級三層機制」旨在進一步優化這一機制,通過培訓教師和相關人員來加強預防,並利用網上平台和人工智能技術早期識別有風險的學生。當識別到有風險個案後,會根據風險程度進行分層干預,大部分精神健康問題可以通過朋輩、教師、社工甚至運動教練來解決,而不需要醫生的介入。
社會各界對政府的這一政策表示了廣泛的支持。教育界、醫療界和社工界均認為,建立一個恆常化的機制是解決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長久之策。他們相信,通過培訓教師和相關人員,提高他們的識別和干預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學童精神健康問題。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上平台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在識別和干預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處理能力,筆者建議為教師提供更多的精神健康培訓,使他們能夠及早識別和干預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在學校設立更多的心理諮詢師,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援。
建議通過網上平台和人工智能技術,及早識別有風險的學生,並提供適時的干預;家長是學生精神健康的重要支持者,政府應加強家校合作,提供更多的家長培訓和支援;並為處理緊急和嚴重個案提供後援和轉介機制,確保學生能夠及時得到專業的醫療和心理支援。
學童的精神健康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也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的恆常化機制,是應對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通過加強預防、識別和干預措施,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機制將為學童的精神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
文:劉建誠
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