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先生提出「安心出行」實名制,和有意推行如内地實施的「紅、黄」健康碼,以追踪病毒,減低傳播時,便有人感到詫異,為何上屆政府不敢觸碰的問題,今屆力求「結果」的政府一上場,盧局長便提出要實名制「安心出行」呢?這並不難理解,因為當實名制後,感染病毒的人再不能明目張胆,肆無忌憚,大模大樣在社會上自由出入,隨處散播病毒。若是合乎整體社會利益,要限制這些受感染的人的自由,應是合法合理合情。但在抗疫保命與個人私隱上,是「舍魚而取熊掌」的决定,是應與不應的問題,明顯上盧局長是基於保市民健康性命這隻熊掌上。
但這同時引起一些人,尤其是記者傳媒的關注,立即提出有人質疑政府會否利用這套系統監察市民,並引用「民意」和「社會關注」將疑問嚴重化。這也並不令人意外,若這項政策在「黑暴」前或其間提出,相信在記者會上局長已被迫得啞口無言,政府立即被套上專制、恐怖、獨裁……等罪名,疫情是否能受控,市民會否因染病而死亡也不重要了。「民意」是這邊由外地回港或到港的人不願意被隔離,說是影响經濟,那邊加强追踪病毒,精準抗疫,又説你借抗疫監控市民,上一屆政府就是被這個「民意」嚇得一事難成。
前兩天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安心出行』角色從來沒有變,不設實名際,亦不設追蹤功能,市民毋須擔心」,他又表示「若社會上意見強烈反對政策,政府不會強硬推行。」孫局長這番言論,顯示政府是顧及「民意」,體恤「民情」,以市民意願為依歸的政府。但是記者傳媒的問題和報道就是真的「民意」和「民情」嗎?「民意」和「民情」就真的正確嗎?如果只順從民意,政府的施政能正確為民嗎?民意一定不喜歡加税,甚至不想交税,政府能如民意所向嗎?西方所謂民主政府,往往為了爭取選票,曲直不分,是非不明,盲從「民意」,對社會做成不少創傷。
有人認為盧局長提出這個政策,惹人爭議,是政治技考不足,或在施政上不夠謀算,應如過往政府行政官員手段,先放風,後咨詢收風,再施以百般手段,遊說反對,在萬無一失下才推出政策。「民意」並不等同「正確」,市民寄望一個理性的政府,能為社會作出正確的抉擇,並制定正確的政策,將社會發展推上正確的路上,而不希望特區政府的官員,個個是維維諾諾,被記者傳媒借民意,嚇得只識得盲從附和。
作為政府官員,應該實事求是,以專業科學的判斷,以前瞻而寬闊的視野,為市民服務,為香港社會謀發展。正如特首所言,這屆政府是「以結果為目標」,不取巧,不耍政治手段,要是其是,非其非,做到為社會大眾謀幸福的先鋒。我們不需要靠把口順民意的政治家,社會需要的是如盧局長般的實事求是,為了該做的事,敢為天下先的為政者。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