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是解決青年就業錯配的鑰匙 文:吳桐山

距離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就幾天時間了,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291萬,對比2022年增加98萬,再創歷史新高!由於現在招生擴招率很高,大學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5%到現在的接近90%。隨着錄取率的提高,畢業季走出校門的畢業人數也隨之飛速擴大,無論這些即將步入大學的,還是今年即將畢業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由於當下合適大學生就業的崗位並不多,在此背景下,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危機,青年失業率也會隨之變高,這些人未來將何去何從,是值得社會思考的問題。

根據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達到20.4%,外界譁然,但仔細想想也不意外。

中國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騰飛之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製造業「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撼動,中國出口在全球的份額遙遙領先於任何一個經濟體。但我們的高科技含量不足、行業集中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不足、跨國經營滯後及淨資產收益率偏低等問題,類似比亞迪、華為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企業還是屈指可數,所以產業升級和轉型是必然。

在這個過程中,現在低技能崗位快速減少,就好像曾經的深圳遍地工廠,但隨着我們的轉型升級之後,現在能看到的多數都是科技公司為代表,但未上過大學的青年群體的技能提升跟不上產業的步伐,使得低教育程度的青年就業進一步惡化。而那些就算是上過高等教育的應屆本科生,在學校裏面的傳統學科已不適應現代科技發展需要,所以大學畢業之後與當下的職位需求存在錯配問題,也間接推高青年的失業率。

青年知識技能與經濟轉型不匹配

所以當下的青年高失業率與國家經濟轉型不無關係,這是任何一個經濟體轉型的必然。為了填補科技發展中可能出現的人才缺口,同時應對目前勞動力的技能供需錯配,改善不斷攀高的年輕人失業率,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要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相互支撐性,要一體統籌推進這三者,並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

也就是說,未來學校會及時按照就業崗位變化指導大學開設新學科和淘汰不合時宜學科,以提高職場競爭力,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時也可以有所依據,大學畢業生在擇業也應該有新思維,以應對新興行業的要求,跟社會形態發展與時並進。這樣就可以解決不少職位錯配的問題。

也有意見建議,如果義務教育改成了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甚至縮短大學其他普通學科研讀時間,而需要很強的知識儲備如生物醫學、科技研發等專業就繼續保留原有的時間,可能更能激活勞動力市場。現在資訊發達,獲取知識渠道很方便,加上不少家庭重視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培養,現在就算是10歲左右的都能說會道,15歲心智比以往的成熟多了。如果大家把校園裏一些多餘的時間節約出來,在大學畢業生職位配對之背景下,與其解決人口老齡化勞動力過少的問題,去推遲老年人退休,那提前釋放年輕勞動力不是更「香」嗎?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