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 大有可為 文:吳家俊

本年度施政報告指出教育局會繼續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全方位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來香港升學、研究,並支持專上院校加強國際交流及連繫,鞏固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地位, 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 預計在2026年上半年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 藍圖願景清晰, 市民拭目以待。同時本港法院近日判刑, 有人提交假學歷報讀香港大學事件, 從另一角度看假學報讀情況, 正好反映本地的大學教育愈來愈受外地家長和學生青睞, 有人可以為服務學生申請入學而賺取鉅額報酬, 足見本地的教育產業具國際競爭力, 類似2013年本港的『限奶令』事件,兩者均帶著一份正面訊息是『香港貨信得過』,香港高等院校是『信得過』的金漆招牌,品牌價值連城,外地生學費近年雖一直按通脹上調,外地生仍源源不絕來港報讀。

所謂知己知彼, 要知高等教育市場傳統勁敵, 自然要數英國, 英國私立的寄宿學校香港人稱為「公共中學」(Public Schools ), 相對是政府營辦的「文法中學」( Grammar School), 「公共中學」因學費貴, 多富豪貴族子女就讀, 「文法中學」以普通階層子女為主, 自本年7月英國議會選出新一屆議員, 換上工黨執政, 配合該黨刧富濟貧競選承諾, 新政府對英國的私立寄宿學校學費加征兩成「消費稅」, 「公共中學」的學費將會更加昂貴, 打算讓子女先入讀「公共中學」再升讀英國名牌大學的成本, 將會大大增加, 加上近年英國通脹厲害, 學費合計生活費, 肯定對留學英國有負面影響。

近日有對留學英國雪上加霜的報道, 劍橋大學古典學系前教授畢特菲(David Butterfield)公開撰文,揭示劍橋大學的水平十年來不斷下滑, 畢特菲教授本人更毅然辭去劍橋教席, 以示失望。家長送子女負芨海外, 當然期望兒女學有所成, 一旦如劍橋的名牌大學學術水平都下跌, 家長就算不計較學費金錢, 都會三思是否值得再讓子女留學英國。

施政報告一錘定音, 各大學已密鑼緊鼓準備,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梅彥昌較早前已表示,期望在5年內提升非本地生(NON-JUPAS)人數至40%上限,並擴大招收海外研究生,未來幾個月會到越南、印尼等地宣傳。我們相信「留學香港」品牌,革故求新加快教育產業化,構建本港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成效可期, 澳洲的教育產業為該國創造鉅大外匯收益,本港高教界齊心立志定會做得更大更強。

文:吳家俊

香港城市智庫研究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