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日產股價曾暴漲過24%,原因是有消息稱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正在探索合並可能性,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價值520億美元,或成爲全球銷量第三大的車企。
不過,今年日產汽車股價已累計下跌超40%,市值降至82億美元。即便在股價大漲後,日產年初至今股價累計跌幅仍然超過20%。
老實說,日本三家車廠豐田、日產和本田都運作得不好,現在即使日產和本田能合併,(合併名字我也幫它們想好,就叫「日本」,是「日」產+「本」田之意),也不一定可以翻身,只不過因短期經營成本太大,需要彼此抱團取暖,或者,更難聽說,它們就是「失敗者聯盟」。
前不久,日產業績暴跌,淨利潤跌了94%,不得不宣佈裁員9,000人,日產將全年營業利潤預期下調了約70%,且還面臨着巨大的債務負擔。穆迪、惠譽已將日產汽車的前景展望下調至「負面」。
我查了一下中國車市數據,本田中國今年前11月汽車銷量740,399輛,同比下降30.7%。
日產更大「鑊」:
2022年銷量爲104.52萬輛;
2023年銷量爲79.38萬輛;
今年前十個月,日產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僅爲55.8萬輛。
表演了兩年腰斬的「好」戲。
要知道過去20年,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汽車產量中的份額從1%飆升至39%,歐洲從34%降至13%,日本從21%降至12%,美國品牌則從12%降至3%。中國汽車的崛起是不斷拿下其他國家車企的市場份額,日本作爲傳統的汽車強國,未來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我看了日本7家主要汽車製造商今年上半年財報,其中豐田、本田、日產、三菱和馬自達五家車企淨利潤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下滑,連老大豐田第二財季營業利潤1.16萬億日元,同比下降20%。
日產是最深陷財務困境的一間,它僅剩12至14個月的現金儲備。年初的時候,日產和本田宣佈將聯手開發電動汽車,說明兩家公司已開始合作,而且三菱汽車也想加入,要知道日產是三菱汽車的最大股東,持有24%的股份。
三家合併就是想減少開銷,大家抱團取暖,但三家在新能源汽車競爭是毫無希望的,不要說它們打不過中國一衆新能源汽車,即使對手是特斯拉,他們也打不過。
現合併在一起或許可以降低成本,拖後死亡時間,但想翻身非常困難。
過去日系車最高技術指標的省油、能耗低,如今也被中國主品牌的混動技術所替代,而且是整個日系-包括豐田都面臨相似的命運。豐田業績今年下降20%,是因爲在向純電動汽車轉型遇到了困難。從銷量上看,豐田受到中國汽車的競爭等影響,第二財季汽車銷量下降至230萬輛,去年同期爲242萬輛,豐田全球產量連續8個月下降,中美市場產銷雙雙下滑,其中美國9月銷量下降20%、產量下降14%,中國銷量下降9%、產量下降19%,估計在中國只會銷量越來越少。
就在上個月,中國自主品牌份額突破60%大關,創下歷史新高,日系三強單月銷量總和,都不及比亞迪一家。
汽車是日本經濟命脈,是製造業的核心行業,是日本爲數不多,產業鏈上下游還領先的產業,現在連汽車領域表現如此,餘下其他製造業衰落更快。過去三十年,日本陸續失去紡織、鋼鐵、造船、彩電、消費電子產品等優勢,現在汽車也絕不樂觀。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剛發佈的估算顯示,日本的人均名義GDP在2022年低於韓國,2024年低於台灣。在此,我作一個不負責任的預測,中國人均名義GDP將在十年後-2034年超越日本。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