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冠疫情初期,我就預言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必然對疫情處理兩極化,從而衍生比疫情本身嚴重得多的後果。可恨不幸言中。現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走向是清晰的,哪怕病毒再變種,已經復常的東西不會回頭,除非死亡率大幅上升,但機會不大。但中國內地在眾說紛紜,沒有人知道會如何發展。
5月29日,我看到內地一些公眾號高呼「風向轉變」。網易新聞發表「防疫政策急速轉變,明天股市肯定大漲!!」的貼子。內容大概是說不少地方已經把復工復產的重要性放在核酸檢測之上,中國有救了。而且用詞非常浮誇,例如說「天下苦核酸久矣!」「國運還在」等等。
我不是說讚同這些貼子的內容,只是從中可以反映內地一些人那種久旱逢甘霖的心態。我認為內地大踏步推進復工復產是十分正常,一方面疫情明顯受控了,由全國一天數千到現在下降到一天兩三百,以中國面積之大每天新增個案比香港還少。因此現階段推動復工復產,不代表內地的防疫態度發生轉變。
外交部過去多次說,中國的防疫措施是代價最小的,近來倒是沒有這樣說了。代價最小,為何要三番四次谷經濟,甚至罕見地召開萬人大會,採取非常規措施來谷經濟?代價最小都如此?我不懂看。
人命關天、生命至上,一條命都是無價的。以人命比較,中國的代價遠遠比外國要小得多。但你拿人命和經濟去比較,倒是沒有辦法比的。100條人命和經濟損失1000億元計算,如何比較?按道理說人命無價,就算是10000億元,都應該選擇人命。但反過來,如果經濟損失這麼大,到頭來又會造成多少人活不下去?所以這條數是沒法計算的。
政府沒有辦法在人命和經濟之間作取捨,兩者都是必須的,不應該捨此逐彼。真正的問題是政府的權力有多大,能夠做什麼?中國長期說西方擺爛、躺平,這種說法不準確。擺爛、躺平,是指你有能力而不去做,但正如我多年前說的,其他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學習中國的抗疫措施,這不存在擺爛、躺平,而是根本就不能。一個無脊椎物種,不躺平你想他站着嗎?
這個夏天應該是我們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時候,因為夏天可以令疫情暫時受控,推動經濟復甦,也會令中國的抗疫、經濟兩難矛盾不會太尖銳。但如果因此認為中國的防疫方向發生改變,似乎是過度解讀。到冬天再次來臨才是挑戰重來之時。
經濟就好像燒鍋爐,最怕停下來,停下來、涼了,你要重新把它燒起來,要費很多燃料。現在各地高呼重啟消費、重啟生產,就是要重新燒鍋爐的時候。燒錢總能把爐子燒起來的,問題是如果過幾個月疫情下一波又來,到時候是不是又熄火呢?熄火以後又燒?這樣燒鍋爐做的都是無用功,白白浪費燃料。這種休克療法防疫,是不是代價最小我不知道,你說是就是吧,但代價卻是遞增的。多休克兩次,再燒起來都沒意思了。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