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真的是大蠢才? 文 : 寒柏

早前,港交所擬與倫交所合併,收購作價2,867億港元,相比倫交所的收市價有超過20%的溢價。隨即,倫交所否決了港交所的建議,甚至乎毫不留情的向港交所侮辱一番。

坊間亦有不少評論認為,倫交所始終是英國的重要資產,極具策略性,又豈會輕易出售?而港府一直是港交所首一、二名的最大股東,現時則是最大股東,持股量超過6%,並在港交所的董事局極具影響力,試問倫交所又怎會甘心被香港政府收購呢?據倫交所發表的聲明,不僅羞辱香港,還指明只願意和上交所溝通。不少內地評論也藉此批評及嘲笑香港。倫交所的回絕,就似乎等同為香港敲響喪鐘。此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先生更遭人恥笑。為何他會天真的相信,倫交所會考慮該建議呢?

以上的論點十分淺白易懂,就是對金融領域認識不深的市民也不難看得明白。為何李小加先生反而不懵然不知呢?觀乎李小加的簡歷,他於廈門大學外文學院修讀英語專業,畢業後任中宣部《中國日報》記者。之後,他赴美留學,先後獲得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新聞系碩士學位及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博士學位畢業,曾於兩間美國華爾街著名律師事務所工作。他在美國律師行做什麼工作呢?原來卻是從事金融證券與併購工作。他曾參與中國第一次全球發行主權債的工作,也是最早一批負責國企跨境上市的人。由此可見,李小加的經驗豐富,熟悉金融業運作,擅長上市及併購工作,怎會不知道倫交所對英國的策略價值?又怎會不知道這個收購建議肯定困難重重?就算他一意孤行,難道港交所人才濟濟,也沒有人質疑過這個計劃嗎?

對倫交所來說,港交所的併購建議,又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呢?其實,倫交所的股東除了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現金及股票之外,併購細節裡,亦可制定諸般條款,保障倫交所的獨立營運,或確保併購後如何得到遠東業務之利益,甚至乎反過來要求派員到港交所董事會參與決策等等。此外,在金融行業裡,各地監管機構的法規都會比一般行業嚴格得多,除了要審批每筆併購及增持之外,對金融機構的披露要求,可能還會直至其最終股東,甚至乎要求其股東也遵守本地法律。簡單來說,港交所收購倫交所後,英國監管機構或可反過來伸手干涉港交所的業務。每一筆併購,都會打着互惠互利的旗號,既非完全收購,股東及管理權都會變得千絲萬縷。在金融世界裡,甲公司收購乙公司,但最終反過來被乙公司控制的情況,絕不會少見。

由此可見,就算內地國民樂見港交所「跌了一交」之情況,但亦要小心倫交所的「高帽子」。倫交所管理層貶低港交所,拋出與上交所合作的意圖,明顯是劍指中國內地的金融業。以國家發展的層面來說,港交所與倫交所的合作,可打造出一個中國境外的金融平台,中國政府及企業可謂「進可攻、退可守」,萬一有什麼閃失,也是發生在境外而已。如果上交所直接與倫交所打交道呢?則暫時未必符合國家策略層面的發展方針。

說穿了,港交所與倫交所合併的建議,理應是「國家行為」,至少港府會認為無可無不可,中國政府亦不會反對。以國家層面來說,以金錢來解決是其中一途,儘管難以成事,亦不妨一試。千餘年前,宋太祖趙匡胤打算如何經略燕雲十六州呢?他說:「俟滿五百萬緡,當向契丹贖燕薊。」他又曾向左右說:「我以二十四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則敵盡矣。」這正是金錢外交與軍事的兩手準備。以併購來經略世界,又有何不可?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