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聯匯或已成美國對華新戰場 文:陳凱文

近日,不少人都提到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應否「脫鉤」,又或者改為跟其他貨幣掛鈎的問題。根據吾友寒柏的文章,提及「脫鉤」的各路人馬多達十多個。為此,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月初撰文,指聯繫匯率為香港提供穩定的市場環境,一直恆之有效,重申無意、無需改變聯匯制度。被稱作「聯匯之父」之稱的資深經濟學家祈連活(John Greenwood)則表示,聯匯制度仍是維持香港穩定的最佳選擇,一旦脫鈎反而帶來更大風險和不確定情況。

很明顯,從現時當局表明的態度來看,港元跟美元「脫鉤」可能性甚低,至於何以有人會建議香港主動「脫鉤」,既有可能是源自某些人的經濟考慮,這類所說的經濟考慮,既可以是考慮其個人利益,亦可能是充當別人的傳聲筒,關鍵是這個「別人」,究竟來自本地還是海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過去海外曾有金融大鱷狙擊港元,造成1997至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但是最終在狙擊港元和港股時損手的索羅斯,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即使到了近年,也曾拋空港元的大鱷,包括對沖基金Pershing Square Holdings Ltd. 創建人艾克曼 (Bill Ackman) ,便曾於2022年底表示,其基金持有大量港元空頭部位,並相信港元與美元脫鉤只是時間問題;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的Kyle Bass,則曾於2023年中表示,他仍維持於2017年底建立的港元淡倉,因為他當時認為當時港元活期存款下跌、香港銀行系統槓桿率是GDP的十倍、中美關係以及兩岸關係正在持續惡化。

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近日湧現的所謂「脫鉤」聲音,確實如同某些人所言,乃是源於聯繫匯率間接令港元息口跟隨美元,而美元連續3年的高息環境,間接減低人們按揭買樓的意願,因而影響到香港的樓市表現,繼而影響到過去已借按揭炒樓的一群,乃至是部分房地產商,因而在本港商界逐漸催生出主動「脫鉤」,從而使香港透過降息的想法。

說到這裏或許有人會說,去年美國聯邦儲備局已宣佈減息三次,上月中減息0.25厘後,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下調到了4.25%-4.50%之間,累計減息了1厘,但減息後各銀行的最優惠利率仍在5%以上。另一方面,隨著特朗普重返美國白宮,很有可能加徵關稅,屆時除了會對貿易帶來直接影響外,亦會提高美國的通脹風險,外界開始降低明年美聯儲進一步減息的預期,亦可能令某些人萌生港元應脫鉤的想法。

如此想法是否不智,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看法亦會受其個人利益或者既定立場影響,所以本文無意探討,只是有一點極之耐人尋味,便是除了本地有人建議香港應主動脫鉤之外,實際上是美國官媒的自由亞洲電台,以及美媒《彭博社》在上個月,也煞有介事地引述所謂白宮幕僚的分析,宣稱特朗普在上一總統任期確曾考慮美元與港元脫鉤,重返白宮後可能會令香港聯繫匯率變為美中競爭的「新戰場」(Fresh Flashpoint)。

究竟特朗普會否出招逼港元脫鉤,例如是限制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使用美元,乃至是禁止香港銀行使用SWIFT結算系統,我們難以預知,甚至是美媒口中的所謂白宮幕僚,究竟是否虛構而來,我們也難以知道,但是熟悉現代金融市場遊戲規則的人都知道,市場預期極易受外界訊息影響,即使訊息未必為真,也有可能令市場出現波動。即使是實體市場,當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因「鹽中的碘可以防核輻射」而引發的盲搶鹽事件,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換言之,即使特朗普上任後不打算甚至未想過出招,部分外媒也可利用其國際影響力,製造出美國將來可能會倒逼港元脫鉤的輿論,從而動搖本港當局的戰略定力。只要當局受其忽悠主動脫鉤,外媒背後的金主便有機可乘,透過狙擊港元獲利。即使當局不受忽悠,只要所謂美國可能倒逼港元脫鉤的傳聞被炒起,便有可能觸發股市出現恐慌性拋售,以便大鱷們聲東擊西,透過拋空港股獲利。不要忘記,佯攻港元實拋港股,可是當年索羅斯在亞洲金融風暴的套路。

最後本文必須重申,坊間何以湧現港元脫鉤的聲音,原因可以很多,也不是說當局毋須未雨籌謀,提前做好美國假如倒逼港元脫鉤的預案,而是想說聯匯制度可能作為美中博奕的所謂「新戰場」,未必需要美方用上停用SWIFT之類的「金融核彈」,旅美的反華學者謝田博士便曾撰文,指狙擊港元理論上「美國政府當然不會做」,但「私人試圖做空港幣、做空港股,它們會不會做呢」?利用掮客和外媒放風,製造市場恐慌,乃資訊戰和金融戰常用手段,當局實在不可不察也!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