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結業潮只能算是技術性調整 文:劉信

五一黃金周前,筆者已跟身邊朋友打賭,不論如何行政長官李家超都會被追問有關「結業潮」的事。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因結業潮在坊間在網絡上,自復活節長期後沒有太大消淡,依然維持相當高的討論度。但這類的討論長時間佔據媒體版面,反而只會加深民眾對「結業潮」的認知,對香港疫後復甦的路上造成進一步的打擊。

在討論「結業潮」前,應先理解現時坊間討論的結業潮與「結業潮」的定義或許不盡相同。筆者過去兩三週,不停強調現時坊間見到的結業潮只是技術性調整,一如飲食業,因過去幾年全港因疫情封關,致大量港人留港消費,留港消費力大增,一眾本地零售、娛樂、飲食等業務如沐春風,花開遍地。

因此,現時坊間正討論的「結業潮」,實際上只是疫後開通的「技術性調整」,要確認香港經濟出現衰退,還有很多因素要討論,例如國民生產總值、失業率、通漲率等等。即使要說香港有「結業潮」,最少也要待市道回復至疫情前,而屆時店舖結業的數字還未有停止或減緩的情況,才能將香港置於結業潮之中。

特別是「結業潮」中的「潮」字,潮流、浪潮則是一浪卷一浪,一浪推一浪,沒有靜止的趨頭,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結業潮」。特首所言正是不希望民眾及媒體太過將焦點置於結業潮上,香港已經有足夠多的問題要處理,聚焦放大結業浪潮無助帶領香港由治入興。

無容置疑,香港現時的確有大量店舖結業,但在筆者角度都只是技術性調整。但一如筆者過去半年所述,經濟結構出現突如其來的改變,例如疫前及疫後的開放,再加上移民帶走的一批消費力,香港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都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

諸君都能看到,港股持續處於低位,來港集資數量沒有改變,新股上市隨即轉跌,樓市大跌,負資產湧現,香港政府經濟持續赤字。這些都是擺在眼前,香港政府需要處理的燃眉之急,好消息是香港政府還有時間去振興香港經濟,壞消息則是留給香港政府的時間或許沒有想像中的多。

一如李家超多次提及,香港人有想法,會應變、求變,在未來香港經濟及人口結構,因疫後或移民出現結構性改變時,必然會造就一批願意創新的香港人,在新常態中找到出路,例如中環出現新的10元咖啡店,改變過去一杯精品或連鎖店咖啡接近40元的價錢。

筆者相信,未來五年的經濟走向將決定香港未來最少二十年的格局,這個時刻政府更需要團結各方,引領香港在這個十字路口大步向前。

文:劉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