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權威雜誌《遠見》日前公布「2025政治人物好感度調查」最新結果,針對10位主要政治人物詢問民眾好感度,結果顯示,台中市長盧秀燕壓倒群雄,漂亮奪魁;形象良好的台北市長蔣萬安與民進黨民望較高的高雄市長陳其邁都不敵而同列第二。賴清德遙遙落後。這項調查結果引發一個議題:盧秀燕可以代表國民黨在2028年打敗賴清德成為台灣的新領導人嗎?
《遠見》針對10位主要政治人物調查民眾的好感度,在0到10分的評分中,0分表示印象非常不好,10分表示印象非常好。民調顯示,地方首長的好感度最高,其次是中央/部會首長,政黨領袖的好感度較低。盧秀燕得分高高在上(6.17分),較第二名高出0.47分,並列第二名為高雄市長陳其邁及台北市長蔣萬安(皆為5.70分)。第二群是中央/部會首長,依序為賴清德(5.34分)、立法院長韓國瑜(5.16分)及行政院長卓榮泰(4.98分)。第三群為黨務負責人。
盧秀燕當過電視台記者、主播,與台中政治世家結下姻緣後,34歲當選台灣省議會議員,然後連續5次當選立法委員,然後兩度當選台中市長,參選8次連戰皆捷。她擔任市長清廉自持,有為有守,形象塑造良好,聲望節節上升,不但是國民黨最有民望的政治人物,民進黨也無人可及,被認為是國民黨從會執政的希望所繫。

盧秀燕究竟有什麼偉大的作為,有什麼獨樹一幟的政治風格,其實一般人也說不上。她的長處是很能透過情感性言辭與象徵性行動塑造出一個美好領袖的形象,她愛民所愛、苦民所苦的形象深入人心,公認為在政治人格上完美無瑕。
盧秀燕對民意異常敏感,也已科學化方式掌握民意,她幾乎每週委託民調公司追蹤市政滿意度,對每一項市政爭議都迅速反應、調整話術,以便建立美好人設,塑造有利於己的輿論。民選政治體系中,政客都注重民意走向與形象塑造,盧秀燕在這方面高人一等,如同商業品牌經營者一般,對品牌形象的塑造頗有過人之處,由於新聞議題的包裝與話術的把控頗見功夫,所以她給人的感覺除了幹練之外,最重要的是真誠而不造作,愛心滿滿,像媽媽般疼惜市民。
她從競選市長到擔任六年多市長,面對最大的議題是台中因為火力發電廠而空氣污染嚴重,以及台中交通建設落後。她除了力拼解決之外,還很擅長砲打中央,將責任歸咎於民進黨中央政府,而把自己塑造成民進黨中央打壓國民黨籍地方首長的受害者。事實上,台中的空氣污染問題仍很嚴重,交通建設雖有進展但進度緩慢,但多數市民將責任歸於中央,盧秀燕反而成為極力爭取市民權益的英勇戰將。
盧秀燕的媒體操作能力使她能塑造出一個擅於處事游刃有餘的市長形象,即使面對惡意攻擊,她也舉重若輕,在談笑間回敬攻擊者。比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曾指她應該回歸家庭主婦角色,這種大男人主義的思維引起反感,盧秀燕只回一句話:「盧媽媽原諒你。」令許多民眾鼓掌叫好。

在政治現實世界中,盧秀燕進退有節,應對得體,但在重大政策上,她並未展現有何高明之處,反而因為經常迴避敏感政治議題而形象模糊,尤其她不願意在中央層次問題上發言,更讓人摸不清楚她的意向。她謹守分際,絕不多話,所以能迴避政治爭議,維持清純形象。
如果一直在市長位子上,言不及中央層次問題,民眾將無從非議與挑剔,但她要問鼎領導人大位,就必須跳入火海接受試煉。眼前的一個大關就是是否競選國民黨主席?國民黨將於今年下半年選舉下一屆黨主席,現任主席朱立倫保持開放態度,如果盧秀燕決定要選,他將不爭而讓賢,以便盧秀燕掌握黨權後及早部署大選。但是,盧秀燕至今不願表態是否參選。

盧秀燕市長政績卓著,媽媽型人設廣獲好評,但一旦擔任黨主席就要陷入政治鬥爭的場域中;如果參選總統的架勢清晰,則更要面對民進黨猛烈的砲火攻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她能否將自己提升到黨或台灣地區領導人層次,與擔任市長同樣游刃有餘?事實上,她跟國民黨上次大選候選人、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類似,缺乏中央政府的執政歷練,對於防務、對外關係、經濟、兩岸等重大問題,既無掌理經驗,也尚未建構系統性政見。
如果要提升一個高度,她現在就應接下黨主席一職,既是表現也是歷練。只有挑起重任,承擔黨的一切得失,然後統領國民黨投入2026年地方公職選舉,打贏選戰,她才能取得2028入場券,得以候選人同為黨主席的重疊身分投入大選。盧秀燕當選的希望濃於近三次的國民黨候選人洪秀柱、朱立倫、韓國瑜、侯友宜。不過,在黨主席選舉的進退考量,對於她未來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影響重大,將是攸關勝負的一個重大變數。
她如果接下黨主席,將是她考驗的開始,第一個問題是將分身又分心,市長與黨務難以兼顧。國民黨黨務繁雜,每天都處在戰鬥狀態中,而且黨庫虛空,黨主席每個月必須募款。盧市長在台中辦公,如果要兼顧台北黨中央的事情,分身乏術,兩頭分心,既有礙市政,也無法搞好黨務,對她的聲望提升與資源累積沒有好處。

其次,她必須承擔國民黨包袱及戰鬥成敗責任。國民黨目前面對「大罷免」的嚴峻考驗,其他黨務也十分棘手,不易妥善處理而廣獲好評,被黨內外攻擊而失分的議題不計其數,如果擔任黨主席,就必須承擔一切成敗責任;加分很難,失分容易。
她過去將自己保守得很好,但若接下黨魁,就將暴露個人的真本事乃至弱點。盧秀燕曾任立法委員,現任市長,所承擔的事都是建設性的,沒有太多爭議性與鬥爭性的事,所以較能呈現個人美好的一面。掌理黨務大不相同,必須處理諸多政黨惡鬥、利益分配以及左右為難的事,難以面面討好,反而經常陷入漩渦中,甚至暴露個人弱點,不利於人設營造。
盧秀燕目前形象清純,廣獲喜愛,擔任黨主席後就難再持盈保泰。反之,如果不選黨主席而以參選領導人為目標,則能與朱立倫分進合擊,一人專注於黨務,一人厚植參選領導人的資源,兩人若能合作無間,或許有利於國民黨和盧秀燕取得執政大權。不過,如果不趕緊出山,她建立全台性聲望及展現領導人能力的時機將會推遲;有利也有弊,就看她如何抉擇了。
文:陳國祥
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現為傳媒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