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失去Aaa是中國天賜良機 文:吳桐山

5月17日,穆迪評級公司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理由是聯邦政府預算赤字融資壓力加劇,以及在高利率環境下續發債務的成本上升。這一決定意味著美國失去了最後一個最高信用評級,三大評級機構均已不再將美國評為頂級“三A”評級。

美國信用評級的下調並非偶然,而是長期財政問題的集中體現。近年來,美國政府債務規模不斷膨脹,目前已超過36萬億美元,僅今年6月就有6.5萬億美元的國債到期。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也居高不下,2025財年上半年已超過1.3萬億美元,為半年度歷史第二高。穆迪預計,如果不調整稅收和支出,美國聯邦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到2035年將升至134%。穆迪預測,若《減稅與就業法案》延期,2035年債務佔GDP比重將升至134%,利息支出將吞噬近80%財政收入。這種「借新還舊」的模式已不可持續。

此外,美國政治兩極分化嚴重,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例如,2023年美國國會圍繞債務上限問題陷入僵局,最終在最後一刻才達成解決方案。這種政治上的“邊緣政策”削弱了市場對美國財政管理能力的信心。

美國信用評級的下調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升至4.49%。這不僅增加了美國政府的債務融資成本,也對全球債券市場產生了連鎖反應。其次,美元的避險屬性受到質疑,投資者可能尋求其他避險資產,如黃金和日元。此外,美國股市也面臨回調壓力。儘管市場對美國信用狀況的惡化早有預期,但評級下調仍可能引發投資者的獲利回吐。分析師指出,美國股市在經歷了一波反彈後,可能即將觸頂。

對中國的影響與機遇

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對中國而言是一個重大機遇。長期以來,美國資產一直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投資品,但隨著美國債務問題的加劇,這一地位受到動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資產的國際競爭力正在提升。

首先,中國資產能夠相對獨立於美國資產,對沖美國風險。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貿易和技術領域的獨立性不斷增強,對美國的依賴大幅減少。特別是隨著中美關係緊張,雙方在貿易、技術等領域的脫鉤趨勢日益明顯。中國對美國的依賴程度已經大大降低,這為中國資產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此時,美國資產風險溢價的上升,可能會促使更多國際投資者尋求多元化投資,選擇中國資產作為避險工具。這使得中國資產在全球市場中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其次,美國信用評級下調為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提供了契機。中國需要繼續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提高市場透明度和開放程度,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可以利用香港的金融優勢,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使用範圍。儘管融入國際市場存在風險,但收益也將更大。

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香港可以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可以考慮推出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吸引海外投資者參與,從而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