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香港解決爭端的未來之路 文:劉建誠

調解作為一種和平解決爭議的方式,正逐漸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認可和推廣。在香港,調解不僅僅是解決朋輩、學校和家庭糾紛的工具,更被視為一種能夠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要方法。調解的應用範圍廣泛,包括鄰里關係、勞資糾紛以及消費者與商戶之間的糾紛等。

在香港這個人口密集的城市,鄰里之間的糾紛時有發生。調解作為一種和平解決爭議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鄰里之間化解矛盾,促進和諧共處。例如,某些社區已經開始引入調解服務,幫助居民解決噪音、垃圾處理和公共設施使用等問題。通過調解,鄰里雙方能夠在中立的調解員協助下,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了矛盾的升級和法律訴訟。

勞資糾紛是香港社會中常見的問題之一。調解在這方面的應用,能夠幫助勞資雙方在不影響工作環境和生產力的情況下,達成共識。調解員通過引導雙方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他們理解彼此的立場和需求,從而找到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例如,某些企業已經開始在勞資合同中加入調解條款,規定在發生糾紛時,首先通過調解解決問題,這不僅節省了時間和成本,還有助於維護良好的勞資關係。

在消費者與商戶之間,糾紛也時有發生。調解在這方面的應用,能夠幫助雙方在不影響商譽和客戶關係的情況下,解決爭議。例如,某些消費者委員會和商會已經設立了調解服務,專門處理消費者投訴和商戶糾紛。通過調解,消費者和商戶能夠在中立的調解員協助下,找到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避免了訴訟的繁瑣和高昂成本。

香港律政司自2009年起推動「調解為先」的理念,旨在鼓勵更廣泛地使用調解作為解決爭議的工具。2023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了深化調解文化的政策措施,包括檢視調解專業的認證和紀律制度,以及在政府合約中加入通用的調解條款,並鼓勵私營機構採用類似條款。此外,香港還制定了《調解條例》和《道歉條例》,為調解提供了完善的法定框架。

根據司法機構的數據,2023年香港的調解案件數量顯著增加。高等法院民事案件中,調解證明書的數量達到1,323份,調解通知書為424份,調解回覆書為375份,調解紀錄為192份。在區域法院,調解證明書的數量達到11,618份,調解通知書為1,790份,調解回覆書為965份,調解紀錄為338份。

調解的成功率也有所提升。根據2023年的數據,已完成調解服務的個案中,有54%達成協議,另外46%的案件在嘗試調解後的6個月內解決。平均而言,從委任調解員到完成整個調解過程需要約42天。

香港家庭福利會的朋輩調解計劃是一個重要的推廣調解文化的項目。該計劃旨在培養學生成為朋輩調解員,通過專業的調解訓練和教育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衝突。這些學生在完成訓練後,不僅能在校園內發揮作用,還能在未來踏足社會時繼續推廣調解文化。

在今年5月舉辦的調解周活動中,學生們有機會參與各種調解工作坊和模擬調解會議,親身體驗調解的過程和技巧。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調解的理論知識,還能通過實踐提高他們的調解能力。讓年輕一代從小認識調解,猶如在每個孩子身上種下一顆和平的種子,有些可快速成為朋輩調解員或者調解大使,有些需要更多的灌溉和時間,但在不斷鼓勵和合適的機會下,這些孩子最終都能將調解的技巧運用到生活的大小事上。

調解文化在香港的推廣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繼續努力,進一步推廣調解文化。筆者認為應加強調解專業的認證和紀律制度,確保調解員具備專業素養和道德標準。其次,應在更多的政府和私營機構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鼓勵各方在發生糾紛時優先選擇調解。此外,應加大對調解的宣傳力度,通過媒體、社區活動和教育機構,讓更多市民了解調解的好處和應用範圍。

未來,隨著調解文化的深入推廣,香港有望成為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調解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各類糾紛,還能促進社會成員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推廣,調解文化將在香港社會各個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貢獻力量。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中國夢智庫」成員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