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執政周年烽火連天,只能在戰壕中慶祝! 文:陳國祥

台灣賴清德執政即將屆滿周年,一年來沒有赫赫政績,實在沒有資格開香檳慶祝。他目前陷入多面作戰中,大陸反獨壓力持續升高,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台灣加徵34%關稅正在談判中,台灣內部朝野相互罷免如火如荼進行,全面對抗全面加劇。賴政府在三面作戰中戰戰兢兢,忙得不可開交,只能在戰壕中慶祝。

賴政府的對外政策核心是「倚美抗中」,「逢中必反、逢美必軟」,結果加劇兩岸對立,極度親美卻未獲善意回報。對內政策的戰略核心則是打擊在野黨,改變「立法院」朝小野大的結構,為此而摧殘「憲法」法庭的公信力,並發動仇恨動員的「大罷免」,激化朝野對立與社會撕裂,連帶將司法政治化、政治司法化而賠上司法公信力。他一年來最大的施政成果是「擴大內部分裂」、「激化外部衝突」,陷台灣於遍地烽火,外患臨身。

賴清德拒不承認有一個中國內涵的九二共識,不斷䆁放兩「國」互不隸屬的政治訊息,塑造「一邊一國」或「兩岸兩國」的樣態,且聯美、脱中、謀獨意圖明顯,導致台海形勢持續緊張惡化,两岸關係和平發展僅存的薄弱政治基礎從根動搖。

在軍事方面,解放軍持續在台海周邊開展常態化、實戰化演練,戰機繞台、軍艦巡航已成常態,海警也從進行隔離與包圍演練,圍困與制服台灣的圖謀進入實踐階段。

在外交方面,台灣也被壓着打。拜登政府辛苦建立的盟邦體系,原本對中國大陸構成一定的包圍壓力,有益於台灣的國際奧援,如今被特朗普破壞殆盡,包括日本、韓國、東盟乃至歐洲國家都尋求與中國大陸開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台灣跟着日益孤立的美國走,變得更加邊緣化。

台灣倚賴最深的美國,在特朗普執政後,基於他的凡事都可交易的思路,未來台海安全情勢如果出現變化,美國很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拋棄台灣,置台灣的安全於不顧,最終可能導致台灣會在未發一槍下落入大陸的勢力範圍;而特朗普政府則為了避免與中國爆發核戰,可能選擇讓台灣失守。

美國對台政策的調整主要是出於其自身的地緣政治和戰略利益的考虑,在利用台灣遏制中國的同時,力求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特朗普更是如此,未來一旦台海局勢失控,台海隨時可能爆發衝突,在賴清德「引展」的路線下,更加深了台灣的安全危機。

經貿上對於美國的要求,賴政府照單全收,甚至超乎美國要求,急着打包進貢取悅,尚未談判先亮底牌,而且底價過低,犯了談判大忌。這樣的卑躬屈膝的媚態舉世未見,完全喪失台灣的主體地位。賴政府不但未圖向美方據理力爭,還主動追加其他產業加碼投資的支票。

賴政府對美國大方奉送,對大陸升高敵對,對內部在野黨則圖謀將其團滅。「大罷免」如火如荼推進,司法全力追殺在野黨,而且將外敵與內敵結為一體,把抗中和罷免畫上等號,甚至將在野黨的文鬥導向組織犯罪。

賴清德執政一年導致內部分裂,外部衝突加劇,國際關係惡化,讓台灣陷入更深重的危機中。他以抗中之名壓制在野政黨及異見人士的「綠色恐怖」正在加深中,大陸反獨的「紅色恐怖」則步步進逼,特朗普政府對台灣安全保障與產業韌性構成的「近親恐怖」也難倖免。三個「恐怖」讓他身陷三面作戰,其政權與台灣同樣陷於危殆,真是台灣的不幸與悲哀。

文:陳國祥

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現為傳媒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