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界面對大灣區的發展勢頭及機遇,近年業界也舉辦了不少論壇及交流活動,增進兩地互相認識,而與內地醫院協作及在內地發展的港資醫院及診所亦較以前多。最近筆者參與了「香港醫療界融入大灣區的機遇和挑戰」論壇,會中邀請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及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及一眾在兩地有實踐經驗的醫療界人士,分享在內地發展的機遇及挑戰。各位講者均認同香港必須要聚焦及團結力量以發展自身優勢,並深入了解大灣區內不同地方的發展形勢,知己知彼,才有望闖出一片天。
由於香港專才較集中及短缺,一旦在幅圓廣闊的祖國發展,凝聚力量必定變得分散及減少,故此業界應考慮聚焦數個主力和內地協作發展的地方,包括廣州南沙、深圳前海以及河套區三個內地區域,應是香港特別是醫療界要聚焦的地方,而現時最缺乏的是業界人士細緻研究三地產業的具體市場情況及數據分析,這些數據對推動業界「走出去」有莫大幫助。
故此雖然兩地政府推出各種有利大灣區發展的政策,香港的商會、專業團體亦要有組織及有計劃地,將大灣區城市最新的政策為業界分享,好讓政策的目標能落地。
香港政府正研究在河套區建立一站式的臨床研究所,及建立一個標準互通互認的平台。利用兩地優勢,把新的科研藥及儀器等產品在大灣區做研發,善用兩地人才互補的優勢,及兩地大學院校的推動及合作,經過互認平台,同時獲得內地及國際的審批及推廣採用。好讓有潛質的產業加大力度擴展,並走向世界。事實上,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亦是國家給予香港的任務,香港能把握此優勢,定能把醫藥產業發揚光大。
雖然現時本地醫護人員人手緊張,本港亦千方百計留住醫護人手在公營機構服務市民,况且政府現正推行基層醫療,對醫護人手的需求甚殷。亦有人認為在醫療人手短缺下不應加大醫療服務的涵蓋面,使醫護人手雪上加霜。但是,香港醫療人才世界上傲視同儕,讓高增值及高效率的港式醫療發揮其內在潛力,帶動整個大灣區醫療質素全面提升至國際級水平,並幅射開去東南亞及一帶一路地區,所帶來的影響力及經濟效益必定更强更大。在大灣區大融合的趨勢下,吸引內地專才來港填補空缺的同時,本港高質素的私营醫療產業亦同樣對內地醫療升級轉型有巨大的吸引力,當然兩地的行醫方式並不盡相同,但落差正迅速收窄,祖國在醫療發展如基層醫療,家庭醫學、醫療倫理及法規管理上的進步亦同時為香港醫療同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正如一些在內地發展已久的香港醫生分享,香港醫生要了解政策環境及社會環境,做好自己市場定位,亦可考慮與發展不錯的內地醫療機構合作,面對巨大市場,香港醫療人才如能適時把握,前境定必光明。
文:龐朝輝醫生/博士
浙江省政協委員
深水埗區議員
經民聯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集人
眼科專科醫生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