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跟賴清德雞同鴨講 文:福蜀濤

龍應台向美媒《紐約時報》投稿批賴清德(《紐約時報》網頁)
龍應台向美媒《紐約時報》投稿批賴清德(《紐約時報》網頁)

陳水扁掌權八年,以不統、不獨、不和、不武「四不」處理台海兩岸關係,馬英九接任後,說來說去說的是不統、不獨、不武,少了「不和」。

「要和」的馬英九在行動上開啟了大陸與台灣的直航;對外事務方面,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雙方達成休兵默契。從那時起,台海兩岸往來熱絡,八年間,島內隨處隨時可見大陸遊客,旅館、餐廳人滿為患。

到了蔡英文,口頭說要和,行動很誠實,即不承認一中原則,等於回到陳水扁的「四不」,同時開始營造醜中、仇中輿論。

競選時說不武的賴清德,上台後即公開新的兩國論,進而界定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陳水扁的「四不」,剩下「不統、不武」,然而沒了「不獨」就意味着「會武」,所以賴開始動員,準備「應戰」了。

這下那位在小確幸中打滾的龍應台坐不住了,4月1日向美媒《紐約時報》投稿批賴清德。

龍應台FB圖片
龍應台FB圖片

文中她不忘提及:「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學術、文化和商業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經歷了數十年的敵對之後,兩岸和解似乎成為了可能。」

曾在馬政府任職的龍應台當知,馬英九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要求公務員不得稱對岸「中國」,要稱「中國大陸」,在美媒批賴的文章中,龍與賴而非馬有共同語言--「中國」。

龍應台在文末說:「幾乎所有台灣人都希望保護我們所珍視的自由。我們的分歧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是通過和解,還是與中國的對抗。」

龍應台將保護其「所珍視的自由」說成「幾乎所有台灣人」的「目標」,恐怕是把台灣絕大多數市井小民與販夫走卒的「文化」水平抬到她那個檔次。

說起「自由」,「幾乎所有台灣人」更聽得懂的恐怕是買到物美價廉商品的自由,不管是大陸還是大陸以外地區出產的商品。

與馬英九一樣「要和」,龍應台說「不首先確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顯然她的和平是手段,目標是「民主」。

區桂芝(中通社)
區桂芝(中通社)

從龍應台的文章看,她與賴清德的分歧不在推翻中華民國「憲法」,而在「自由」、「民主」,龍珍視之為目標,賴卑視之為手段,更以驅逐亞亞的手段告訴龍應台,主張統一的人是沒有「自由」,不配享有「民主」的。統獨才是目標,要統還是要獨,對賴而言,是包括龍應台在內「所有台灣人」繞不過去的坎。

在龍應台,如其文章題目所云,「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在賴清德,「中國」承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後才可談「與中國和解」,島內外那些反對新兩國論的,不視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的,都別奢享甚麼「自由」與「民主」,賴還提供了一個現成「榜樣」區桂芝老師給龍應台。

文:福蜀濤

台灣中國時報前副總主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