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我們中國的動畫比迪士尼還厲害!」,當稚嫩的童音在散場通道響起時,我望着眼前這班剛看完《哪吒2》的基層家庭孩子閃亮的眼眸,突然意識到這場社區電影放映活動的深遠意義。3月份我在地區組織的電影欣賞活動,不僅讓數百個基層家庭走進戲院,更意外見證了香港社會從創傷到重生的縮影。
五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登陸香港時,正值黑暴蹂躪與疫情初起的疊加困境。當時戲院的空蕩場景、21萬元的累計票房,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市民無心消費。如今《哪吒2》上映首日在港澳即斬獲657萬元票房,這組跨越時空的數字對照,生動詮釋了《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復常的深層邏輯:當法治重構秩序、安定重燃信心,市民才可安居樂業。
在放映現場,孩子們此起彼伏的笑聲與驚嘆,構成了最真實的觀影評分表。那個直言「比《喜羊羊》進步好多」的小觀眾或許尚未意識到,他脫口而出的比較,恰是中國動畫工業十年磨劍的縮影。從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破冰,到如今《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20億美金,中國動畫人用數萬張手繪原畫、數百次特效測試,在荷里活與吉卜力的夾縫中闖出了「新國風」。正如CNN影評所言,這個「挑戰命運的東方男孩」,正以每秒24格的藝術語言,把優秀傳統中華文化說給世界聽。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股「新國潮」已突破文化壁壘。外國著名影評網爛番茄99%的爆米花指數背後,是西方觀眾對「我命由我不由天」東方哲學的共鳴;全球影迷社交媒體上熱議的「山河社稷圖」場景,展現的正是中國美學的創造性轉化。當我們在戲院裏看到基層孩子為混天綾的飄動驚呼,在國際影評網站讀到專業影評人對水墨粒子特效的解析,這種跨越階層與地域的審美共振,正是文化自信最生動的註腳。
散場時分,幾位家長拉着我說:「這樣的活動要多辦,要讓孩子知道我們自己也有好故事。」這句話道出了文化建設的深層真諦——社會治理不僅需要法治的鋼筋鐵骨,更需要文化的春風化雨。當基層孩子能在安全環境中感受優秀傳統中華文化的當代魅力,當普通市民重拾走進戲院的從容心境,這何嘗不是「由治及興」的最佳詮釋?

從五年前《哪吒1》的累計21萬到如今《哪吒2》的全球百億票房,這組跳動的數字恰似時代的雙軌——一軌載着法治重構後的秩序復蘇,另一軌銜接文化破壁中的文明新生。正如《哪吒2》以154億票房向《鐵達尼號》發起挑戰,這部東方神話的現代轉譯,不僅證明中國動畫工業已具備「全流程工業化協作」能力,更以「水墨粒子特效」等創新技術,在荷里活闢出東方美學新路徑。當混天綾的飄動在港澳與全球戲院銀幕同頻共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文化輸出的勝利,更是法治安定與文化自信共同編寫的東方文藝復興序章。
文:陳國偉
深水埗區議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