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置業儲蓄計劃」解決不了置業難問題 文:文武

特首將於下周三(16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社會熱傳,政府考慮接納工聯會提出的「青年置業儲蓄計劃」,協助青年購買資助出售房屋,避免青年因應公屋或資助出售房屋入息限額,限制生涯規劃。鼓勵青年儲蓄圓置業夢,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不過,青年置業難核心的問題是本地樓價遠超一般市民可以承擔的水平,如果政府無法令樓市調整至大多數青年人可承擔的水平,又不能像新加坡那樣,讓大多數人都住上政府資助樓宇,問題就不能算是得到了解決。

提出「青年置業儲蓄計劃」倡議的工聯會,把政策的目標落在避免青年因應公屋或資助出售房屋入息限額而「躺平」。不過,這項政策即使真的落實了,又是否能杜絕青年為輪候公屋而「躺平」的現象呢?筆者對此不敢太樂觀。一部分青年人為輪公屋而拒絕加人工、拒絕升職,甚至拒絕打長工,社會輿論視為「躺平」。但實際上,這與真實的「躺平」仍然有所區別,更準確地說,應視為青年應對高樓價現實的一種生活策略。

面對高不可攀的高樓價,大多數青年連首期也無力支付,即便有能力交首期,每月供樓款的金額,也足以令剛入社會工作不久的青年人望而興嘆。而且,許多年青人也認為,不論自己怎樣努力儲蓄,也幾乎不可能追得上樓價的升幅,更加有可能令自己為了一層樓,失去整個豐盛人生。相反,如果能夠申請入住公屋,每月僅千多元至幾千元的租金,青年人可以有較理想的生活。

因而,為了輪公屋,而放棄升職加人工的機會,甚至暫時不打長工,這可以說是一部分年青人應對高樓價的一種策略。而一部分青年人選擇在社交媒體上,「展示」這種做法,或許也可以看作是年青人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高樓價現實的不滿,期望社會能更多地關注高樓價的現實,以及年青人置業難的問題。

解決青年置業難問題,是政府必須面對的其中一個民生難點問題,解決的辦法有兩個途徑,一是讓樓價調整至多數人可以承擔的水平,讓大部分年青人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解決居住問題,二是在維持高樓價政策之下,像新加坡那樣,讓七、八成市民都可以入住政府資助的房屋,解決大多數人的居住需求。

這兩種辦法,政府目前應該都做不到。「青年置業儲蓄計劃」最終能否解決大多數青年人的置業難問題,決定性的因素,仍然是政府到底可以為青年人提供多少個資助單位。如果只有幾百個,並且還是只在規劃中的北都、交椅洲等新發展區的單位,那只能視為政府的一種姿態,而未能視為解決青年置業難的辦法,甚至有多人青人會感興趣,也值得懷疑。

而且,只要高樓價的問題不解決,按市價打了折扣的居屋也不便宜,購買資助房屋的供樓負擔也不可輕視,對許多青年人而言,仍然是壓力山大。對一部分青年人來說,「躺平」等公屋,可能仍然更具吸引力。

解決青年置業難,仍須從整體土地房屋政策和青年政策入手,一方面要改變樓價遠高於青年可承擔水平的問題,另一方面則要為青年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讓青年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