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除關口限制港澳難抵磁吸效應 文:吳桐山

香港的中秋國慶長假剛剛過去,但內地的8日超級黃金周仍如火如荼。從首幾日的出入境數字來看,旅客北上多於南下的趨勢越發明顯。背後原因,除了冠冕堂皇的所謂消費習慣改變之外,還有甚麼深層次要素呢?我認為,很重要一點就是香港的發展變化遠遠跟不上內地。內地的一些消費體驗,是香港所沒有的。好像近期我就在Facebook看到有人在討論,說有港人北上去深圳體驗一些在香港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如室內模擬高空跳傘、室內滑雪等。細想一下無論小到孩子、大到成人,深圳擁有很多遊玩項目是我們香港所沒有的。為甚麼深圳能有,而我們卻沒有?這背後離不開幾個原因。

首先,兩地人口和經濟體量的差距。

在物理學上,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也就是說物體的質量越大,對其他物體施加的引力作用就越強,好像地球圍繞太陽,月球圍繞地球。同樣的,一個經濟體量越大的經濟體,就越能對周邊體量較小的經濟體產生一個引力的作用,就可以把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不斷往大地方去匯聚,產生一個磁吸現象。

現在內地的四大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均過千萬,北京和上海更是超過兩千萬常住人口,作為二線城市的武漢也接近1,374萬人口,而香港以700多萬人口體量,如果放到全國去排名,那只能算是一個三線城市。而從人口年齡分布來看,以深圳為例,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歲人口為1396.9萬人,佔比達79.53%,中位數年齡為32.5歲,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輕,仍處於旺盛的人口紅利期。而香港15-59歲則是400多萬,佔比60%左右,香港中位數年齡則高達46.3歲,說明我們的城市是老化了。

剔除這些人口因素外,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小市場高成本的城市。正常來說,人口規模越大的城市,其房價和消費水平也會越高,就好像內地的一線城市,人口最多但同時物價和房價也是最高的。而香港由於制度和歷史因素,雖然香港的城市人口規模只是一個三線城市,但其房價和物價水平卻是超一線城市的水平。基於這些因素考慮,作為商家肯定選擇成本適中,人口體量多又有活力的城市。也正是因為這樣,深圳對於現在的香港人來說就有很大的磁吸效用。

其次是關口的限制。

隨着大灣區一體化的發展,市場會越來越整合,有人認為港人在香港做生意也能吸引到內地的人來光顧,理論上可以這麼說,但是粵港澳三個地方都有各自的關口,而粵的人口規模和經濟體諒佔了絕大部分,內地人要過港澳投資的門檻是高過去廣州、深圳、佛山這些地方。

所以粵港澳大灣區要一體化發展,必須要想方設法打破港澳地區在兩制下的關口限制,要把港澳兩個特區變成境內的特權,而不是境外的特權,這是一個便利流動要素的很重要前提。如果不能打破關口限制,將很容易形成一個結果:即大灣區內地城市會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而港澳則成為這個經濟體旁的兩個衞星城鎮。當然,如何打破港澳地區的這個關口的限制,並非港澳特區政府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國家從頂層制度層面來思考。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