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和A股再遭黑色一星期,港股再穿20000點,滬指破3000點,同一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暴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59,再次大跌600點,創2020年11月以來新低,這已經是繼上周之後的第五個大跌。同時,華爾街突然升級了對阿里巴巴的集體訴訟,要求阿里和馬雲賠償股價暴跌的投資損失,如果勝訴,賠償金額將是千億級別的。
除了金融戰場,疫情防控也出現了全國擴散的可能,上海本輪疫情已有40多萬人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封城已快一個月的上海日感染人數仍20000左右波動,令人不安的是,上海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9天總死亡人數達到190例,另有重型259例,危重型28例。更令人擔憂的是,上海疫情未平,北京疫情又起。4月24日,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9例,均為確診病例,現有確診101例,北京一地被定為高風險地區,多地被定為中風險地區。
加上俄烏衝突仍在持續,而且戰況愈來愈激烈。可以說,中國在同一時間面對金融戰爭、病毒戰爭和軍事戰爭所引發的諸多問題,層出不窮又糾纏不清。如果把所有事情放在一起,普通人是理不出頭緒的,情況就像2020年新冠初起時,中國政府面對莫名病毒、武漢封城、供應鏈外移、貿易戰、香港亂局等,還有扶貧任務,要能理出頭緒、看出門道、抓住關鍵,這才是非凡領導,當年的中國政府是先把眼下的事情處理好,即防疫為第一要務,並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舉重若輕,抓住機會,成功敗部復活,打勝了防疫、貿易和扶貧三大戰疫。
這次面對的困難其實比2020年要輕得多,俄烏衝突是意想不到的黑天鵝,戰場又在歐洲,中國靜觀其變則可。疫情防控的主調是動態清零,除上海外其餘地方都未有失控之虞,上海大企業也正在復工,清零需要的是時間。
反而金融戰是新課題,需要中國政府嚴陣以待,因為在這領域美國是獨步天下。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前後有500多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有些股票的漲幅非常嚇人,比如網易(2000年上市)漲幅達到了13591%,漲幅在500%以上也極多的。但是從2018年開始,由於中美爆發貿易戰,美國諸多留難中國,中概股變成了打擊對象。2020年美國推出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如無法滿足審計要求都將被迫退市。在法案的重壓下,2021年來,中國在海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經驚人跌20萬億。特別是今年3月以來,美國監管機構接連出手,先後兩次把二十多家中國企業列入「摘牌名單」,很多企業跌去了7成,部分企業跌掉了9成。
中國政府如何應對?
可參考香港1998年的「金融保衞戰」,由於其時國際炒家先攻擊港匯、扯高息口,並借此推低恒指,從沽空中獲得暴利,故在當年八月期貨合約結算日,特區政府投入巨額資金把恒指炒起,夾空了淡友,擊退國際炒家。
中國政府手上有三萬多億隨時變為廢紙的美元和美債(參考開戰後俄羅斯所受制裁),與其受控於人,何不他被動為主動,把資金投入在港上市的優質中國概念股?一來可穩定中概股市場,轉變中概股已近垃圾場的心理預期,進而做大香港市場的集資能力;二來投資回報要比美債要好得多;三來是阻擋美國黑手,讓內場和香港市場能重回正軌。
一舉多得,而且,要快行動了。
文: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